划重点:
1
德国大选调子已定,不出意外默克尔将迎来自己的第四个总理任期。有媒体称,默克尔赢得没什么压力,但相较于4年前超过40%的支持率,默克尔为首的联盟党此次只赢得33%左右的选票,下跌9%左右。
2
出人意料的是,以反欧盟、反难民等为口号的右翼政党“选择党”,获得了13%的选票,一跃成为议会第三大党,有媒体分析,德国甚至有可能二战后首次在政府中迎来右翼政党。
3
德国长期稳定的政治传统即将迎来变局,相当大的原因在于难民问题。为了挽救民意,默克尔做出了接受难民的决定,但她没有料到这场“危机公关”的后果如此严重。难民大量涌入带来大量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成为右翼政党“选择党”崛起的法宝。
四年一次的德国大选,调子已定。不出意外的话,默克尔将迎来自己的第四个总理任期。
用一些德国媒体的话说,这是一次“无聊”的选举,因为默克尔赢得没什么压力。但同时,相较于4年前超过40%的支持率,默克尔为首的联盟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此次只赢得33%左右的选票,下跌9%左右,创下东西德合并以来的历史最低;传统大党、以往与联盟党联合组阁的社民党(SPD),则只获得了20.4%的得票率,创二战以来的最低。
更出人意料的是,以反欧盟、反难民等为口号的右翼政党“选择党”(AfD),获得了13%的选票,一跃成为议会第三大党——要知道,在此前德国媒体的报道中,普遍认为这个党仅有可能获得5%-6%的选票,刚刚迈过进入议会的门槛。法国极右翼政党领导人勒庞也给他们发来了“贺电”。
联盟党为什么会丢掉这些选票?德国的右翼势力会抬头、给默克尔造成真正挑战吗?大选过后,这些问题可能更有看点。长期在德国工作生活的岛妹“二马”给我们分享了许多见闻,或许会带来更多不同的视角。以下是她的讲述。
选举
此次大选后,有资格进入议会的政党共有6个,是历史上最多的一次。
这跟德国的选举制度设计有关。德国采用的是一人两票的混合选举制,稍微有点复杂。简单来说,议会的656个议席,被平分为两部分;选民的第一票投给选区的候选人本人,代表选区利益,这样的投票结果会选出328个席位;第二票则投给自己认可的政党,但这个党,不能跟第一票选的候选人所在的政党。
同时,只有获得超过5%选票的政党才能进入议会;选民选出议会政党席位后,议会再进行内部选举,通过联合组阁等方式构成政府。比如今年的联盟党,获得33%的席位,第一大党,但是显然,必须通过拉拢其他政党的形式,获得议会超过半数的席位组阁。
此前,联盟党经常与第二大党社民党联合组阁,但今年,社民党已经明确表态要当反对党。因此有媒体分析,德国甚至有可能二战后首次在政府中迎来右翼政党。
德国的选举制度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避免再次选出希特勒式人物的历史悲剧。一个人选两个政党,避免了一党独大,也避免了能够煽动情绪的候选人上台。
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总统制国家,总统顶多连任两届;德国实行内阁制,法律不限制任期,总理可以无限连任。这样的政治安排跟德国特殊的议会选举制结合在一起,就非常利于大党稳定的长期执政,遏制了小党或者新兴政党崛起。
但6个政党进入议会,以及右翼政党崛起的现实,意味着长期稳定的政治传统即将迎来变局。这场变局,相当大的原因,可能就在于默克尔面临的最大挑战:难民。
难民
根据《德国之声》,2015年,德国的难民数量在110万人左右;德国财政部内部预测,2016-2020,德国可能平均每年要新接纳50万难民,总数达到360万。这些难民大多来自中东和北非,阿尔及利亚、叙利亚数量最多。
伴随难民而来的是社会问题。
比如最近有一个很轰动的新闻,一些德国的低保人员,因为捡瓶子去卖钱,被判处了300多欧元的罚金。因为按照德国的法律,这些瓶子不归他们所有,所以钱也不是他们的。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许多德国民众感到愤怒——在他们看来,这些人没偷没抢、自食其力,为什么要罚款?他们的理由是,反观难民,不仅住在难民营食宿不愁,每个月还有320-350欧元的零花钱。这些钱乘以难民基数,可想而知公共财政多出来的开支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