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剁手族”当心踩爆“四大雷”

2017-11-10 07:41:0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赠品猫腻:无法享受售后

电商促销的惯用伎俩之一是商品附带赠品,而一般情况下,赠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卖家通常都会拒绝保修。以购买大家电送小家电为例,消费者购买冰箱赠送一个电饭煲,冰箱可以享受正常保修、退换货服务,而电饭煲却被明确规定不能享受质量问题7天包退、15天包换、一年保修等售后服务。

《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网络促销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销售、附赠的商品,应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不得销售、附赠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不得因促销降低商品质量。附赠的商品,应提供“三包”服务。因此,商家此举与法律相违背。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提醒消费者,下单前,对于商家宣传的活动页面要进行截图保留,以防商家不按承诺发送赠品。法律早已有明确规定,赠品也要保修。赠品通常都没有发票,所以质保卡就成了赠品保修时的唯一凭证。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让商家在质保卡上加盖公章。这样一来,如果诸如电饭煲这样的赠品原厂保修长达一年,那么消费者凭借质保卡同样可以享受到原厂一年保修服务。

先涨后降:傻傻算不清

“双11”临近,各电商平台促销正盛,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电商促销活动更加考验消费者的“智力”,定金膨胀金、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让消费者“傻傻算不清”。

“双11”之所以屡屡创造销售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价格优势,一般网络商家都会把一年中商品的最低价放在“双11”当天,低价也是吸引消费者“剁手”的主要因素。而为了制造“双11”的低价,先涨价后降价已经成为电商行业“潜规则”。举例来说,某款女装平时的网络售价为200元,标示原价为300元,在“双11”前商家突然将原价标示为390元,活动为打五折,实际销售价格为195元,比平常售价只低5元,实际优惠幅度与促销宣传相差甚远。

对此,姚建芳提醒消费者,面对商家轮番促销广告,消费者需保持清醒,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双11”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对于商家先涨后降等行为可积极向平台和监管部门举报。

预售陷阱:订金能退定金不退

所谓预售,即商家使用支付定金(订金)的方式,让消费者提前购买,“双11”当天支付尾款,“双11”后发货。预售模式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双11”当天由于流量过大导致的系统瘫痪,同时也使商家能更加精准地进行销售预估和库存准备。然而,部分商家在预售环节玩起了花样,各类眼花缭乱的预售活动让消费者吐槽不断。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