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IPO“高压”审核传递监管新思路

2017-11-10 07:35:59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6家上会,5家被否。“史上最严发审委”创下的这一纪录,引来市场各方高度关注。

IPO否决率上升透露出怎样的监管信号?在管好股市“入口关”的同时,发审委和发审制度又该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尺度?

新一届发审委“亮剑”

6家公司上会5家被否

11月7日,6家拟上市公司的首发申请被纳入证监会发审会议程。出人意料的是,除苏州春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利过会之外,同期“闯关”的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尼毕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均被否决。

过会率创下新低,引来市场议论纷纷。在针对这一事件进行的海量报道中,有媒体甚至用了IPO审核迎来“恐慌时刻”这样的字眼。

事实上,今年以来IPO审核通过率的确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

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微博账号“上交所企业上市服务”此前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6年,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新股共计2145家,审核通过1834家,市场整体通过率为85.5%。最近三年,新股审核通过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

今年前9个月,证监会共审核了405家公司的首发申请,328家获得通过,16家暂缓表决,8家取消审核,53家未通过,IPO审核通过率为80.99%,较上年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

10月17日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正式亮相之后,这一趋势变得更为显著。截至11月7日,新一届发审委共对36家企业的首发申请进行了审核,其中20家获得通过,3家暂缓表决,13家未通过,IPO审核通过率骤降至56%以下。

这也让市场惊呼:IPO迎来“史上最严发审委”。业界梳理发现,除了利润这一“硬指标”,公司业绩的真实性和持续盈利能力、内控管理水平和规范程度,以及募集资金投向的合理性等问题,均被新发审委纳入考察核心问题范围。

以11月7日被否的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发审委委员们针对现金交易、原料采购、猪肉制品、疫情和生猪死亡率等多个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问题提出询问。游戏公司尼毕鲁则被指在报告期内存在未取得互联网出版许可证而从事游戏出版发行、未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而从事网络游戏运营的行为。此外,公司披露主要收入来自于APP Store和Google Play,但两大平台均未对公司业务收入进行函证。这也被认为公司收入可靠性存疑。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