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虚拟货币监管有实招

2017-10-26 08:15:5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目前,虚拟货币交易正从线下转至场外市场。由于其不受监管,风险较大,无法保障资金安全,投资应慎重。同时,境外炒币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为让资金顺利“出海”,部分平台可能涉嫌虚构资金名目,存在法律风险

日前,比特币中国发布公告称,将于北京时间10月30日12时停止提现业务。

9月15日,国内各比特币交易平台先后宣布,将在9月30日及10月30日关闭交易。截至目前,国内3大比特币平台——火币网、OkCoin和比特币中国都已停止了充值业务。

9月4日,7部门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ICO)立即停止,接下来,监管层迅速出手,国内比特币交易所先后被关停。

“如果风险不能通过非取缔的方式短期内予以控制,为了保护无风险认知与风险承受能力的普通投资者,只能快刀斩乱麻,进行取缔。”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表示。

继中国强化虚拟货币监管后,韩国、俄罗斯也迅速强化了对虚拟货币和ICO的监管。10月11日,俄罗斯宣布关闭比特币交易网站。

风险加速暴露

我国ICO的激增,使得虚拟货币的风险加速暴露。

早在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就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其中明确了比特币的性质,认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从性质上看,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然而,监管层对虚拟货币风险的反复提示并未引发投资者的重视。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炒作火爆之后,又出现了基于虚拟货币的“新玩法”——ICO。

工信部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以前,我国ICO项目一共只有5个;2017年以来,ICO迅速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数量达到了27个,ICO总计融资26亿元,7月份、8月份,ICO项目数量再度飙升。截至9月7日,全国范围内ICO涉及资金数十亿元,ICO项目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认为,ICO没有规范程序可循,消费者仅基于白皮书的内容来判断是否参与融资,而多数的白皮书内容虚假、严重失真,涉嫌非法集资。“很多消费者并不关心项目本身的价值,只关心投资回报,致使风险被忽略。”孙国峰表示,从理论上讲,虚拟货币的价值取决于项目白皮书中承诺的技术方案能否成功实现,但很多ICO项目募集资金并没有用于项目本身,而是被挪用至其他用途,甚至一些项目的实际操作与白皮书的内容毫无关系,涉嫌明显的主观故意合同诈骗。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