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46家基金公司待批 公募牌照又成香饽饽

2017-10-18 06:52:5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9月底,有4家新基金公司递交了设立申请。四年前,新基金法的实施对于私募的影响更为明显,获得合法身份的私募基金业得到了飞跃式发展。在私募大发展的同时,公募基金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影响力遭到挑战,尤其是在权益类资产的管理规模方面,处境更是尴尬。一方面是私募的高歌猛进,数年内规模飙升数十倍;另一方面,则是公募基金总体权益资产规模的停滞不前。

但如今,风水轮流转,公募牌照似乎又成为了香饽饽,申请设立公募基金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审批未见明显提速。截至目前,仍有46家拟设立的基金公司静待“准生证”。

公募敞开大门

2013年6月,新基金法实施,公募基金牌照正式放开,符合规定的券商、保险、私募等有实力的资管机构,可以获得发行公募基金的资格。

4年过去了,鹏扬、凯石、博道等专注二级市场的阳光私募先后获得了公募牌照,九鼎、深创投、中科招商、新沃资本等创投机构更是早就拿到了入场券。

经历了“公转私”的风潮之后,公募基金的吸引力遭到质疑。然而,最近两年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不仅人才纷纷重新回归公募,更是有颇多知名私募机构开始追逐公募牌照。目前提交设立申请的46家机构中,不乏一些曾经“公转私”的知名人士。以9月底提交材料的信德基金为例,主要发起人宋三江,曾经在华宝兴业等公募基金任职,后来转投私募成为深圳久久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合伙人。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人持股正成为私募界人士进军公募的热门路径,更是出现了股东全为自然人的公募基金公司。成为自然人股东的条件是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在境内外资产管理行业从业10年以上。

公募基金具备公开、透明、规范、普惠等特性,在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有着独特的地位,激发了各路机构加入到公募牌照的追逐之中。相比采用备案制的私募,公募牌照虽然门槛较高,业务范围却也更多元化。如今公募平台既可做专户,也可设立资管子公司和境外子公司。即便追逐公募牌照需要重新处理原有的私募业务,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有的私募业务,而是可以将原有业务迁移到公募业务中。

最幸运的当属博道投资,成为了按照新审批程序获批设立的首家公募基金公司。博道投资于2016年5月27日递交了申请设立博道基金的材料,8月1日正式获受理,但在2016年7月15日,证监会调整了基金公司设立审批程序,博道基金申请受理恰好在7月15日之后。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