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高铁快速增长的五年。截至2016年末,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逾2.2万公里,比2012年底增长了1.4倍,稳居世界首位。
这也是中国高铁绿色发展的五年。穿越中国最大连片自然保护区,在古建筑群、重要水源地架起空中走廊……当高铁这张“国家名片”遭遇黄山、武夷山等“世界遗产”,以及大熊猫、朱鹮等重量级“国宝”,风驰电掣的大动脉又演绎出怎样的故事。
与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和羚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谐共处
高架桥梁,深埋隧道
9月底,西安至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进入开通倒计时。然而,早在9年前,这条643公里的高铁提交可行性报告时,就已经引发了全球瞩目。
除了施工难度堪称一绝,更令人关注的是西成高铁的生态保护。作为首条穿越秦岭山脉的高铁,西成高铁沿途经过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等多个生态敏感区。
“这条穿越了中国最大连片自然保护区的现代高铁,如何与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和羚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谐共处,是一道极具挑战性的生态考题。我们只能通过深挖隧、高架桥等技术创新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保护区的扰动。”西成客专陕西公司西成指挥部指挥长王振波说。
宁陕县新场镇菜子坪地区是两个不同种群大熊猫的交流通道。为此,西成高铁主要以桥隧相连的形式断续穿越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特别是西成秦岭隧道群从秦岭北麓清凉山隧道开始,到秦岭南麓赵家岭隧道,110公里几乎绵延地下800米至1000米,避免了对保护区群的切割,最大限度保持了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秦岭生物的“原生态”。
“自2010年,隧道两侧和高架桥上的数十台红外相机就开始全天候监测。7年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周边野生动物的活动频率、数量并无明显变化,高铁建设对秦岭的生物多样性并无大的影响。”王振波说。
深挖隧、高架桥,不仅可以保护珍稀动物,也有利于保护古建和文物。兰新高铁驶入吐鲁番至哈密段时,以桥代路保护了著名的坎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