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临汾10月3日消息(记者贺威通山西台马秀丽孙伟)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如何让老百姓口袋也跟着鼓起来,把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这一年,山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增绿和增收同步发展的新路子。
国定贫困县隰县,地处吕梁山南部,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地貌状况限制了工业发展,当地老百姓基本上都是以农为生,靠天吃饭。以前,由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农民们种地收入并不高。而这几年,山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治理的实施,绿了当地山头,鼓了百姓腰包。汪家沟村就是典型的受益村。来到汪家沟,村民们家门口前这条绿色长廊分外吸引人,从村口一直延伸到村尾,足足有5公里长,玉米、高粱长势喜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4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河道干枯、杂草丛生的荒滩地。隰县汪家沟村村支书李明祥说,以前河道是弯弯曲曲地流,河道比田的面积大,现在经过治理,河道全部归到一起,渠、地、路都分开了。
这几年,经过沟滩地改造,汪家沟耕地面积由原来的220亩增加到了410亩,改造后的沟滩地土壤肥沃,旱涝保收,玉米亩产量由原来的600多斤提高到了1500斤以上,耕地面积翻倍,亩产量翻番,村民们的收入一下子提高了4倍。
除了沟滩地改造,这几年让村民得到更大实惠的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另一个项目——坡改梯工程,就是把水土流失严重不宜种植作物的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改造后,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为了如今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耕种面积扩大了,亩产量提高了,山坡的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治理。这几年,村民们靠着梯田里种植的玉露香梨树也增收了不少。隰县汪家沟村村民李鹏飞说,坡改梯以后,水分养分都流不走,“像这块地,这就是我的地,五亩左右,这几年平均每年的收入在七八万。”
山上梯田层层,斜坡林草葱茏,谷底良田滴翠,昔日的瘠坡薄地荒滩烂沟,如今不仅披上了“绿衣裳”,还变成了老百姓的钱粮囤。这几年,像汪家沟这样的变化,山西省各地屡见不鲜。近年来,山西省在晋北风沙区、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吕梁山南部黄土残垣沟壑区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目前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多万亩。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记者王井怀)12日,北京世园会“山西日”活动开幕。走进山西园,70年来这片生态脆弱区域的“黄”“绿”之变,尽收眼底。 此次“山西日”活动,以“三晋新景观、美丽新家园”为主题
新华社太原3月28日电(记者刘翔霄)“山西省旅游扶贫地图”28日上线,首批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榜上有名。在示范村之一的山西太原阳曲县侯村乡店子底村,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这一消息
新华社太原5月7日电 题:山西浮山:“农技小团队”托起“蔬菜大产业” 新华社记者王飞航、陈忠华 眼下正值春耕春播,在山西省浮山县南卫村的蔬菜大棚里,菜农们正忙着收蔬菜
(原标题:山西现实版“盲井案”6名犯罪分子 已于4月12日被执行枪决)以介绍工作为名,将他人骗至矿点干活,趁机在井下杀害,然后伪造矿难假象,冒充死者家属身份与矿主谈判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