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预计GDP全年增速在6.8%左右

2017-09-30 07:22:5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四季度经济形势判断与金融形势展望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中国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

一、 四季度经济形势判断

展望四季度,中国经济具有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降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总体步入上行通道,全球经济总体稳健复苏。从国内看,“三去一降一补”深入实施,去库存效果显著,房地产投资等好于预期,去产能推动供需矛盾改善,工业品价格回升,政府也会更加重视落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企业盈利总体延续改善趋势。新动能持续积蓄,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继续加快成长,有利于抵消传统产业调整带来的下行压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稳定性。随着季节性因素的消退,四季度部分指标增速会较三季度有所恢复。但经济“新周期”之论为时尚早,需求能否明显好转是判断经济能否持续复苏的关键。目前来看,国内经济的不稳定性也在增加,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去产能与环保政策趋严、融资环境趋紧、高基数等影响,四季度需求面会弱于上半年,企业经营压力将有所增大。总体预计GDP增长6.7%左右,全年增速在6.8%左右。

一是从需求看,出口动能将有所减弱。四季度全球经济有望延续温和复苏态势,但受美联储缩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或略弱于三季度。近期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和海关出口经理人指数连续回落。今年自5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和一篮子货币汇率持续升值,其对出口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加之上年四季度出口降幅已有所收窄,基数也为全年的高点,预计四季度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力将减弱。

投资增长难度较大。目前投资资金来源略有改善,连续3个月保持正增长,8月份当月投资资金来源同比增长11.7%,时隔15个月重回两位数。但投资项目增长偏弱,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增速均降至个位数(8月份当月低于5%)。制造业投资方面,去产能深入推进,全国性的环保督查和“回头看”仍在持续,会制约企业投资增长。由于产品价格上年基数较高,四季度上游工业行业盈利增速将继续回落,而去产能和环保高压下供给有限,上游产品价格保持高位,会逐步传导到中下游企业,抬升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同时在全球流动性拐点出现、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利率易升难降,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仍需时日,这些会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基建投资总体保持高增长,但进一步加快面临资金约束。8月底地方债已累计发行3.18万亿元,其中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分别为1.27万亿元、1.91万亿元,新增债券发行已达全年计划的78%。在不同区域走势分化、供给力度加大的支持下,房地产投资增速不会降得太低,但严监管标准不会放松,融资环境总体趋紧,目前房屋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资金来源等先行指标增速已连续2个月回落,并且低于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增长水平,上年同期基数也明显偏高,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将放缓。收入掣肘消费加快增长。从历史经验看,由于节假日等因素拉动,四季度往往是全年消费增长的高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城镇消费占社会总消费的86%,而上半年城镇居民收支增速仅为6.5%,低于GDP增速,三季度随着经济放缓收入增长也有限,这将对消费加快增长形成制约。总体预计消费增长以稳为主,难有明显提高。

二是从供给看,工业进入去库存阶段,去产能与环保叠加制约工业生产。目前来看工业整体开始进入去库存阶段,产成品库存在今年4月份达到10.4%的高点后逐步回落到7月份的8%,8月份PMI中产成品库存指数继续回落。综合预计四季度工业生产压力高于上半年。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但大部分行业上年同期基数明显增大,如占比较大的房地产业,房地产销售增速放缓,预计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继续放缓。金融业虽然上年基数不高,但受金融去杠杆推进影响,债券、股市仍相对低迷,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回升有限。预计服务业增长弱于上年同期。

三是物价温和上涨,相对收窄宏观经济政策空间。四季度,非食品价格仍将总体稳定,食品价格是影响CPI走势的关键。目前猪料比为5.6左右比1,低于盈亏平衡点,再叠加环保政策影响,预示未来猪肉价格大概率延续上涨趋势。

二、四季度金融形势展望

人民币贷款高位回落,居民贷款增长放缓

四季度贷款增长或将高位小幅回落。原因主要有:一是经济下行进一步显现,实体企业贷款需求走弱。二是货币供给偏紧,银行融资能力受限。三是季节性因素导致贷款惯性回落。未来一段时间,货币供给偏紧局面会有所改变,预计2017年末M2增长接近9%,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3%左右,全年新增贷款13万亿元左右。

利率大幅上行可能性较小,时点性资金紧张仍是常态

在外汇占款降幅收窄、财政支出增加等影响下,四季度货币供给将继续边际性改善,利率继续大幅上行可能性不大。需要关注以下因素对利率上行的冲击:一是银行超储率依然处于历史低位(二季度末为1.4%),金融机构资金融出能力下降,金融体系流动性总体在减少。数据显示,同业拆借等融资规模已由上年末的日均3.2万亿元下降至6月末的2.8万亿元。二是美联储缩表进程开启加大资本外流压力,进而带来时点性流动性紧缩和利率上行压力。三是受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存款资金来源减少等影响,不少银行越来越依赖于同业拆借、同业存单发行等融资方式,这使得金融体系流动性易受政策变动和金融市场变化影响。在当前资金整体紧平衡的背景下,任何外部冲击对流动性的影响都可能被放大,时点性资金紧张成为常态。

弱经济基本面牵引,债市小幅反弹行情可期

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美利差扩大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影响,四季度债券市场继续小幅反弹。促进因素主要有: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债市配置价值上升。二是境外机构持有境内债券的意愿上升。2017年7月3日,“债券通”正式试运行,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更加便捷,投资意愿进一步上升。截至2017年8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余额为9649.6亿元,相比2016年增加了20.7%。三是中美利差呈现持续扩大态势。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从2017年年初的930个BP扩大到9月末的1500个BP,中美债券利差处于相对历史高位。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境外机构投资于中国境内债券市场不仅可获得利差还可获得汇差,资金配置债券市场的热情将进一步高涨。抑制因素则主要有:货币政策稳健中性、金融监管稳步推向纵深等,尤其是同业存单在2018年将正式纳入MPA考核等。整体而言,债券市场低位企稳、小幅反弹。

人民币汇率升值承压,双向波动特征更加明显

受政策和市场因素共同叠加,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升值承压。一是近期已通过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等新政策对冲人民币升值预期。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远期购汇成本,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如果升值趋势不减,未来央行可能会采取更多措施缓释升值预期。二是中国经济依然存在下行压力。8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经济增长“前高后低”态势凸显,基本面的转弱加大汇率调整压力。三是贸易顺差收窄,削弱人民币走强的基础。8月份,贸易顺差419.9亿美元,同比下降16.2%。未来一段时间,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进口形势还将明显好于出口,贸易顺差承压,进而削弱人民币走强基础。四是美联储缩表加大人民币汇率走贬压力。9月21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自今年10月起启动渐进式被动缩减其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缩表),消息宣布之后,美元应声大涨,美元指数从不足92大涨至92.7的两周新高,这加大了人民币走贬压力。

(本文节选自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