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一场接地气的峰会:新金融机构如何为普惠人群“补水”

2017-09-25 16:36:5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另一方面,基于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而生的巨大商机,也被不少新金融机构敏锐抓住了。

“2015年以前,小微企业几乎处于这样一种境遇:在需要资金时,要么幸运地得到银行服务,要么去民间借贷,但民间借贷没有任何的风险定价,必须以5~10倍的价格签署非常多的不平等条约。”房互网联合创始人侯宇翔透露,房互网通过科技工具重塑小微企业融资模式,让金融机构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衡量小微企业的风险情况,也让小微企业主以更低的成本,在像马拉松一般的经营活动中,及时“补水”。

服务中小微企业这片蓝海有多大?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以自身实践为例:“我们的企业融资成本从最初的14.5%降到今年的不到8%,说明普惠金融对于中小企业的服务,只要用心做,商机还是很大。预计未来无论是网络借贷、网络小贷,还是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待监管规则明确后,大家对普惠金融的关注会从目前的个人消费类借贷,转向扶持中小企业上。

而在普惠金融的另一重要实践领域——农村金融,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新金融机构,正“弯下腰,弄脏手”,满足农村地区、农业产业以及农民群体的需求。

“以蚂蚁金服的供应链产业金融模式为例,产业金融模式一端连接的是新农业,另一端连接新零售。针对与龙头企业有强绑定关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匹配一定的风控措施后,由网商银行进行放款。放款并不是直接提供资金,而是提供在农村淘宝上购买农资农具和生产资料的额度,也就是说把传统融资变为融物。同时,这个模式里面也涉及保险公司,后者主要提供信用保证保险的增信。”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林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普”与“惠”两条腿走路的同时,部分新金融玩家正通过向金融机构输出金融科技,以期覆盖更多的普惠人群。

而要想服务好金融机构,首先就得掌握他们的痛点,比如怎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加强风控等等。WeLab(我来贷)副总裁陈莉以我来贷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合作为例,说明通过突破网点限制,提高客户的下沉能力也相当重要。“邮储银行不是规模最大的银行,但它在全国有4万多个网点,通过与我来贷合作,它不仅将这些网点的存量用户激活,还可以服务到偏远贫穷地区的普惠人群。”陈莉说。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