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主权财富基金的“十年之惑”

2017-09-24 07:21:5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配置决策就是把主权财富分配到不同的资产类别中,以达到分散风险、确保收益的目的。其中战略资产配置决策反映主权财富基金的长期投资目标和政策,主要在投资期期初确定各资产类别(权益资产、固定收益资产、另类资产)的优化配置比例,是控制整体投资风险并满足投资收益率目标的最重要决策。然而,由于风险容忍度、预期收益、流动性要求、投资成本、专业技能、风险管理水平、国家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各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战略资产配置不尽相同。

  中投成立之初,资产配置框架是建立在捐赠基金模式的基础上,强调了组合的流动性、负债约束等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外部约束。原因在于:第一,中投并不存在流动性压力。中投资金来源是财政部发行的规模为15000亿元特别国债,年均利率约为4.45%。但是过去十年来商业银行分红基本覆盖特别国债利息。因此,中投并不像典型的养老金或捐赠基金有流动性支出要求,完全可以更多更激进地配置非流动性资产。第二,我们需要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视角看待国家财富管理的分工与合作。中投公司作为积极管理一部分国家外汇储备的投资机构,理应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储备管理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众所周知,国家外汇管理局有3万亿美元储备资产,大部分投资于高流动性公开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对中投而言,理应把绝大部分资产配置在非流动性的另类资产上。

  但遗憾的是中投追随西方养老基金和捐赠基金模式,仍然试图构建起以公开市场为主的组合。据2016年中投年报披露,中投在包含另类资产的“其他资产”项下资产总额仅为636亿美元,占其当年总资产8135亿美元的不到8%,剔除国内资产,非流动性资产占比也就在3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未能有效承担非流动性风险以获得相应溢价,也造成其对外投资回报率不够高。而另类投资的能力建设、体制机制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培养又非一时之力,中投面临着在另类资产投资领域进退两难的困惑。

  四、自营与外包的困惑

  众所周知,中投最初是以外包投资模式发展起来的,本着审慎、稳健原则,聘请众多国际上优秀管理人才来管理外汇资金。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首先,能够提升资产管理的稳健性和专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中投有限资源的作用,加速了对欧美市场的反应能力,强化了组织的柔性和敏捷性,有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了竞争水平。其次,能达到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这对于成立历史并不久远,积淀尚未深厚的中投来说,无疑产生了“补短板”的效果。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