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艾诚对话中信出版王斌:传统图书行业该如何杀出重围

2017-09-21 16:22:1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艾诚

如今,传统图书行业面临一片唱衰之声。

毕竟在线知识付费能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的满足。

趋势也好,风口也罢,专栏订阅、内容赞赏、在线服务、直播打赏 ……各种形式,人们一拥而上。

然而,面对这幅热火朝天的景象,作为一个“传统”出版社的社长,王斌异乎寻常地从容。

在线知识付费是趋势还是泡沫?

“如果用资本的力量,把一粒小麦裹上糖纸,告诉你是精华素,大力丸,这种现象会持久吗?”王斌语气稍显激昂,“不会持久,这是典型的泡沫。除了加强出版业务,新的方向我们也一直都在探索,包括在线知识付费,正是因为自己想过走过,你问我眼下有没有泡沫,我敢说一句,有的。”

王斌所说的泡沫,指的是如今风头正盛的某些在线知识付费提供者。

当互联网一个浪头打过来,在线知识付费成为风口。尤其是某问答平台挖角知乎300大V的事件被曝出后,知识变现似乎成为了如今内容生产者竞相争夺的“话语权”。

十年前,中信出版社也曾探索过除图书外的知识变现路径。如今,互联网的风潮使这条路看起来异常清晰。

求知这条路上,有着无数的行者和卖家。

行者需要体力,于是“精华素”、“大力丸”卖的红红火火。中信出版社也在卖家行列,只不过,王斌说他们卖的是粮食。

“我们会做所有的尝试,包括做在线知识服务,但我们绝不会把它包装成大力丸,它就是一粒粮食,甚至不是维生素。”王斌说,“拿《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为例,他的结论未必对。但他的思想观点可以影响到别人。而不是说它有五条,我用其中三条就买到了船票,就会驶向彼岸。这个角度的消费,是很可笑的,有可能你驶向的就是对面河沟。”王斌说。

  

  泡沫和粮食的区别,一个短暂虚幻,一个朴实长久。

泡沫是要破灭的,至于破灭的时间,王斌觉得“要看受众,大家觉醒的快,可能几年就没了,如果觉醒的慢,可能还有的混。”

知识如粮食,持久滋补,这是所有人的共识。然而,在线知识付费是泡沫,还是趋势,艾问人物认为,需要从历史的角度看其能否经受得住时间的验证。

传统书店的“慢”是优势还是劣势?

2010年的某一天,乔布斯在硅谷发布了iPad,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台北参加书展,王斌刚刚否定了第N版的封面。

这一天,吴晓波感觉到了一丝焦虑。

很快,王斌见到了回京后的吴晓波,听他讲台北见闻,还有对于iPad给出版行业将会带来的焦虑。

“也许我们要拿起刀,先把自己杀掉。”这是王斌对于这种焦虑的解决方案。很快,中信出版社拓展业务,开辟机场书店、启动企业高端定制服务以及开展数字出版业务。

然而,当互联网踏铁骑而来,图书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中信书店也概莫能外。

数据是战场最好的说明。

2013年,中信书店共有137家机场数据,到今天,锐减接近一半。

2015年,中信书店实体数据隶属百万级别的亏损。

到2016年,中信书店机场书店依旧亏损。

作为行业龙头的中信出版社尤为如此,更何况其他出版社。中国500多家出版社有2/3活得并不舒服,甚至很大一部分沦为“僵尸企业”。

活则活着,毫无生机。

为了活下去、活得好,一些民营出版社改变了打法。把图书当成一个IP、开发游戏,电影,或向线上、线下教辅培训方向发展。

这种应对方式,在王斌看来并不可取。

抽离内容,去拍电影,做游戏,培训,热点是蹭上了,但盈利飘忽不定,终究也无外乎城里城外的选择。

  

传统行业有传统行业的特征,比如“慢”,但“慢”用好了也会成为优势。因为有成熟的价格体系,版权保护,传统行业更易形成规模效应,可复制,可传播。

相关报道:

    关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