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中国民企进入国际油气核心“朋友圈” 跨文化风险最大(5)

2017-05-11 08:53:38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入股斯拉威亚足球俱乐部,当初在中国华信内外,都被视为“不务正业”的赔本买卖,但在叶简明看来,用上千万欧元挽救俱乐部,是华信为捷克传统品牌的延续所做的努力,是中国华信对捷克足球和文化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其换来的是百万捷克球迷的关注,从而打破中国企业进入捷克的文化鸿沟,建立起中国华信乃至中国企业在捷克的品牌信用。这也是“一带一路”建立民心相通的最佳注脚。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走出去’遇到的最大风险是跨文化风险。‘一带一路’穿越不同区域,沿线国家文化差异很大,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规范,这些差异和不确定性给企业经营带来了风险。”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志鹏说,“跨文化风险主要体现在彼此互信程度低,沟通成本高,规则对接难,相互间难以找到文化认同,不少企业‘走出去’就栽在这个方面。”

境外投资不是一个资本输出的简单行为,还涉及政治、法律、市场、技术、文化等诸多方面。中国华信“走出去”在地域上覆盖了中东欧、中亚、中东、非洲等政治文化生态迥异的地区,应当说其多年来在能源公共外交的深厚积累和与当地社区的深度融合上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日前,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在接见参加第二届“斯拉威亚国际杯青少年足球赛”的中国代表时,对中国驻捷大使马克卿直言,斯拉威亚俱乐部项目是中国企业对捷投资“最成功的案例”。这也为中捷两国乃至中欧在足球和运动领域的合作铺垫了道路,目前俱乐部利用自身资源,对中国青少年球员进行培训,这个项目已作为合作典范被纳入《“一带一路”合作-中捷两国文化、体育和人员交流领域合作执行计划》中。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捷克总统对华事务专员、捷中友好合作协会主席雅罗斯拉夫·德沃吉克毫不掩饰对中国华信的由衷认可。他认为,中国华信“不仅关注投资,更关注在非盈利领域的投入,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这无疑是进入欧洲的中国企业的“榜样”。“捷克老话说,朋友之间才能做成生意。”他相信,如果其他中国企业参照中国华信这样的做法进入欧洲,不会在任何国家遭到反对。

事实上,两年后的今天,斯拉威亚足球队为中国华信带来的回报,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球迷都知道是中国人挽救了球队,他们专门举着牌子,公开到中国华信布拉格总部致谢。这是对中国人、中国投资者的自发认同,比再高明的广告都更有声量。”中国华信总裁陈秋途告诉记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