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青岛经贸的“上合朋友圈”

2018-06-09 18:56:0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上合时间】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朱楠

“我们印度人的饮食离不开辣椒,过去为去除辣椒蒂我雇了50个人,而用这种机器雇5个人就够了。”在山东青岛胶州市胶莱镇工业园里,来自印度的客商里奇·科菲一边验收着新机器一边对记者解释道。

里奇·科菲购买的辣椒去蒂机,是李志敏研制出来的专利产品。李志敏是胶州当地有名的“农民发明家”,他的产品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非常受欢迎。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开始“走出去”和“引进来”,与上合组织国家展开了越来越多的经贸合作。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一带一路”建设赋予这句古诗新的时代内涵。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核心的“上海精神”,青岛着力打造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对外开放新高地,共同建设守望相助、繁荣进步的人类新家园。

平等相待,共建美好新家园

“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了青岛经贸的“上合朋友圈”,而交友之道就是平等相待。

成功进入沙特、印度、巴基斯坦等18个国家和地区,总合同额超过240亿美元。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山东电建三公司凭着“交一方朋友、拓一片市场”的经营理念,成为国际电站工程总承包市场的一匹“黑马”。其在印度的蒙德拉电站项目成功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首次带动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机组设备走出国门,并荣获2012年度印度基础设施领域的最高奖。

在项目管理上,山东电建三公司坚持本土化原则,尽量招聘本土员工;公司的分包商也大都选用当地队伍,培养和扶持当地的合作伙伴。仅在印度,公司各项目就为当地提供了40000多个就业岗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