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一场等了32年的“脱贫戏”

2018-05-24 19:01:1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太原5月24日电 题:一场等了32年的“脱贫戏”

新华社记者吕梦琦、赵阳

眼下,太行山深处的孔旺村正值农闲。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一场等了32年欢庆脱贫的戏正在村头戏台上演。

一周前,村民们刚给地里的葫芦苗打完药。气温不冷不热,正适合看戏。

戏是河南豫剧,连唱5天,戏班子是村里花23000元从河南开封请来的,《花打朝》《麻疯女》《卖庙郎》……一出比一出好看。

对于一个刚脱贫的山村来说,这多少有些奢侈。但脱贫是村民盼了多少年的大事,村里愿花这个钱,现在也花得起。

孔旺村隶属于山西省安泽县,四面环山。这里风景优美,以前却“五谷不丰,牛马不肥”。全村139户380口人,近一半是贫困户。

去年底,村里整村脱了贫。全村人均收入从2600元增加到6100元,村集体有了38万元收入。戏班子的锣鼓声终于再次响起。

台下听戏的人并不多。这些年,贫穷逼得孔旺村人越走越少,只剩下一些年迈的老人,这次都来了。

83岁的张沙牛是最年长的。他穿着过年买的新衣服,打着伞坐在最前面。老人说,这出戏他已经等了整整32年,雨再大,也得听。

“听的是戏,可咂摸起来却苦辣酸甜,啥滋味都有。”他说。

张沙牛1948年跟着爷爷和父亲从河南林县逃荒到孔旺村。70年来,村里只演过四回戏,却“场场精彩,叫人一辈子忘不了”。

第一回是在1950年。那年张沙牛15岁,已是家里的整劳力。

新中国成立让孔旺村农民翻了身,家家户户分到了财产。张沙牛一家分了8亩地,一头骡子。他的父亲不再给地主打工,挣一天一升半(约1斤7两)的粮食,也不再四处逃荒要饭。

孔旺村每户摊了1斤粮食,请河北戏班连唱了3天平调落子,以庆祝过上安稳日子。张沙牛印象最深的是《呼延庆打擂》。

“那时候能有自己的地,是天大的喜事,因为能活得像个人了。”他说。

第二回是在1981年。

孔旺村和全国其他村庄一样,砸破了大锅饭,开始土地承包。张沙牛一家包了10亩土地,第二年就解决了温饱。3年后,他买了一部半导体收音机。

关键词:脱贫扶贫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