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红大会上,按照“每增收1万元奖励300元”的奖励办法,火石村和硬湾村的“致富能手”和“增收新星”们戴上大红花领到了奖牌和奖金。 本报记者 陈发明摄
青泥岭深山里的在树上、崖上养蜂的古老方法为贫困村带来新希望。本报记者 陈发明摄
甘肃徽县运用“三合三分”合作社运营机制,整合贫困村发展产业的资金、人力、资源,使合作社的领导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监事会监督权与理事会经营权分离、合作社资金管理权与使用权分离,使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加快脱贫步伐蹚出一条好路子
“青泥黑猪合作社盈利19万多元,每1000元的股份可得红利310元”“龙崖老巢蜜合作社盈利近17万元,每1000元的股份可得红利368.5元”……2月4日,甘肃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硬湾村的股民分红大会正在举行。当两个合作社的负责人喜气洋洋地公布盈利分红数字时,人群中响起阵阵掌声。
位于秦巴山区的甘肃徽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大山里的徽县人一直苦苦寻找着脱贫之道。
“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的重中之重,为此,县财政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村产业,为每个村配置20万元的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徽县县委书记王强告诉记者,这笔资金用于让全县的每一个村都确定一项主导产业,至少建成一个有活力有前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撬动农村资本,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党支部是“发动机”:
绿水青山物尽其用,富能贫弱人尽其才
20万元资金对扶持一个产业来说并不算多,怎样才能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负责帮扶火石村的徽县县委组织部在调研中发现,村里的致贫原因竟然是地多:人均4亩多山地,种玉米小麦,卖不了多少钱,还得天天守着。同时,村“两委”班子在村民中威望不高,2016年10月,县委组织部第一次到村里开村民大会,只来了村干部和三四个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