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北京近半逝者选择节地生态安葬 补贴有望进一步增加

2018-04-08 07:31:2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他们走了,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告别了这个世界;带着曾经拥有过的爱与情,安详地离开了我们。”随着轮船缓缓驶离港口,主持人宋朝舫开始主持告别仪式。

在轮船的排水声和船舱内的音乐声中,工作人员将逝者的骨灰敬送到参加海撒的亲属手中,家属们有的用手轻轻擦拭着骨灰盒上的浮尘;有的注视着骨灰盒上贴着的名字;还有的把脸颊贴在亲人的骨灰盒上。

告别仪式结束后,轮船到达骨灰海撒的海域。客舱内响起了《海魂之歌》,主持人引导逝者亲属按顺序到轮船的甲板指定区域播撒逝者的骨灰。

这艘全新的轮船分上下两层,一层客舱设置了168个座椅,配置了大屏幕和音响设备,便于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二层有4个包厢,设置了50多个座位,行动不便的亲属可以在二层包厢里通过电视直播来观看仪式全过程。

2017年,北京海撒的骨灰2675份,占北京市年遗体火化总量的近3%。“从几十份、几百份,到两千多份,二十多年来,到达这个比例,很不容易。”八宝山礼仪公司副总经理王德东告诉记者,北京市的骨灰撒海活动自1994年5月开始实施,迄今已举行446次。

  八宝山革命公墓北山生态墓园内的一处园林景观实为生态葬式“树葬”。逝者的骨灰盒埋葬于大树之下,墓志铭刻于石头之上。 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卢淑婵 摄

  现状

  老龄人口剧增 公墓用地吃紧

“入土为安”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殡葬传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力推行的遗体火化目前已在城市中基本普及。然而,人死后,遗体装棺、埋葬入土、竖立墓碑、雕刻墓文,亲人好友逢时祭扫等风俗很难轻易改变。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