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题:让生态文明殡葬蔚然成风——我国倡导推行殡葬移风易俗综述
新华社记者罗争光
24个省份出台具体举措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有的省份逾4万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有的省份建成8万多个农村红白理事会倡导移风易俗……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殡葬改革,倡导生态殡葬和移风易俗,节地安葬、节俭治丧、文明祭扫等新风尚蔚然成风。
移风易俗 政策引路
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合力推进殡葬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出台,为推动殡葬移风易俗指引方向,把节地生态安葬作为丧俗改革的重点,与倡导厚养薄葬、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结合起来,引导转变重敛厚葬的传统观念。
2017年,民政部印发《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确定了80个试点地区(单位),围绕深化殡葬移风易俗等八项重点任务,部署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日前,民政部等15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积极推进殡葬移风易俗等改革任务,提出到2020年,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覆盖到乡镇,逐步建立基本殡葬服务制度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骨灰格位存放、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达到50%以上。
上行下效,各地推动殡葬移风易俗工作也动作频频。如山东、陕西作为全国农村移风易俗试点省份,以推进丧葬习俗改革、文明节俭办丧事为工作重点,明确了有关部门职责和协调考核机制;江西出台农村“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行动方案。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桃园殡葬业者竟发生烧遗体的大乌龙,业者疑因棺木外观雷同,错把下午的遗体当成早上的死者送火化,还让家属把骨灰带回,直到下午家属瞻仰遗容发现不是亲人,乌龙事件才曝光。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桃园殡葬业者竟发生烧遗体的大乌龙,业者疑因棺木外观雷同,错把下午的遗体当成早上的死者送火化,还让家属把骨灰带回,直到下午家属瞻仰遗容发现不是亲人,乌龙事件才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