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十年九旱”怎么办?——一场乡村振兴的讨论

“十年九旱”怎么办?——一场乡村振兴的讨论
2018-03-09 16:16:12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题:“十年九旱”怎么办?——一场乡村振兴的讨论

新华社记者李铮、邹明仲

“过去四年,我生活的阜新市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70毫米,只相当于雨量充沛地区的一场大雨。”9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阜蒙县果树技术指导站高级农艺师冯艳玲一席话引发了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热烈讨论。

作为长期工作在农村生产一线的代表,冯艳玲说:“十年九旱是辽西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2014年至今的四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70毫米。打浅井已无济于事,70米深井虽能出水,但导致农民房前屋后的井干了。种大田的农民基本挣不到钱。”

“艳玲代表反映的是辽西地区的普遍情况。干旱地区种什么?这是一个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文章。”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分管农业的副省长郝春荣接过冯艳玲的话说。

“种植饲料是一个突破瓶颈的好选择。饲料对于用水量要求不高,而且辽西地区养殖业有基础,上下游产业可以无缝衔接。”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农委主任陈健表示,相比于一亩玉米最多500元的收益,粮改饲是阜新等干旱地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举措。

“养殖业发展起来后,相关配套服务的农事企业也要跟上。牲畜的粪便利用好了是有机肥,随意倾倒就变成了农村的主要污染源。”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营口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韩秋香补充说。

郭凯代表来自辽宁比较富裕的盘锦农村,他说:“除了调整种植结构外,因地制宜发展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郭凯说,多数西红柿三块、五块一斤的时候,盘锦的碱地柿子因口感佳、营养足,论个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农民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