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段良军:辗转大半个中国 匠心演绎砺剑人生

2017-12-23 19:41:39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5年的高原工作磨练了他的意志,但也让他的身体免疫力下降,在推进临建工程的关键时刻他感冒发烧39度,伴随着剧烈咳嗽,晚上无法入睡,但是,他以坚强的毅力坚守在岗位上,到了晚上,才抽空去镇上的卫生院打点滴治疗。分部书记担心小镇医疗条件有限,劝他去县医院住几天院,段良军笑着说:“在青藏高原都挺过来了,这点小毛病不会把我怎么样”。

40天后,建点的职工们住进了分部新建驻地,任务按时完成了,段良军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个月后,他带领职工们建成了拌合站、钢构件加工厂、炸药库,其中两座炸药库在郑万高铁湖北段首家投入使用,为中铁一局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践行标准化从突破自我做起

现场培训桩基施工工艺

  现场培训桩基施工工艺

郑万高铁标准化建设目标是“建设中国高速铁路标准化管理示范工程”,起点高,要求严,分部承担着17亿元的繁重站前施工任务,这些对分部每一个领导班子成员来说都是新的挑战

开工后,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分部引进每台价值1280万元的三臂凿岩台车6台,以施工机械化、信息化为抓手推进标准化建设。万事开头难,这台价值连城的凿岩台车,工地上职工没有人接触过,怎么办?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熟练运用。段良军及时和厂家的技术人员沟通,举办了10多次培训,还请了挪威的技术专家培训凿岩台车的维护保养,通过培训,第一批十几名操作手和维修人员通过培训上岗,大机配套工作迈出了第一步。

起初,由于对信息化系统不熟悉,凿岩台车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优势,几家作业班组有些抵触,认为它成本高,工作效率还不如人工来的快,甚至有个别工点想打退堂鼓,改成人工开挖。面对这些情况,段良军找这些思想消极的班组负责人做说服工作,他推心置腹的说:“大机配套是隧道施工的发展方向,势在必行,效率低是目前我们还没有掌握它的规律,面对困难必须迎难而上,才能实现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除了做工作,段良军还起草制定分部的大机配套管理办法,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在他的鼓励下,各作业班组开始积极探索使用台车,通过反复的学习实践,基本掌握了操作和维护方法。为了尽快熟悉电脑凿岩台车的性能,发挥电脑台车的效率和优势,段良军每天和台车的学员们一起学习信息化新技术。凿岩台车的工作效率被发掘出来了,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隧道光面爆破达不到理想效果。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