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菲佣要来?除了216小时培训我们还差什么(4)

2017-08-10 09:15:59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采访中,不少家政公司表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相比引进菲籍家政员,当前更应引进菲籍家政员培养机制。”孔静透露,她们公司已打算邀请专业从事家政员培训的菲律宾讲师来沪授课,传授“菲式”服务,“授课是全英文的”。(记者 吴卫群)

  短评

  240门课背后的东西

■本报首席评论员 朱珉迕

菲律宾人曾骄傲宣称,“菲佣的技能与生俱来”,但这种“与生俱来”显然其来有自。

近日在对“菲佣进入中国”的猜测中,媒体注意到一个细节:所有“菲佣”的技能都来自规模浩大的培训。其中由菲律宾教育和技能发展局(TESDA)开设的培训,为“菲佣”提供了240门课。这些课程涵盖一名家政服务员日常工作涉及的一切领域,且每项需要耗费个把月到半年不等的时间。经过如此高密度的培训,水准不高也难。

从经济角度说,已成为全球品牌的“菲佣”早已给菲律宾带来持续稳定的“高产出”。但高产出背后是高投入,高投入的实质则是对需求的精准洞悉——发现了家政服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供给,这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适销对路”。在此过程中,“菲佣”的专业化和家政服务行业的职业化,可谓水到渠成。

对一个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行当来说,要持续提供稳定服务,并在社会系统中获得稳定地位,专业化和职业化是一条重要途径。个体的专业化意味着稳定产出,这是获取稳定回报的前提;群体的职业化则意味着其能同其他社会群体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专业化和职业化,还意味着明确的分工、适当的梯度、必要的边界以及相对明确的规则。在规则的制约和庇佑下,供求两端也好、劳资双方也罢,各自间都有着明确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义务都有着明明白白的“一本账”。尽可能杜绝“黑箱”,社会运转变得更顺畅。

而未能消除模糊空间甚至“黑箱”,恰恰是时下困扰我们家政业的命门。在我们的环境里,家政服务人员的能力素质都是偶然的,雇佣双方对相互权利、责任和义务的认知也是模糊的,基于共识的规则往往是缺失的。合作与信任基于朴素人情,却缺乏足够的制度性担保。

现代社会不是不要人情,但只有建立在规则的基石之上,人情才会显现其应有价值。“菲佣”对于中国家政行业的启示亦在于此。那240门课,看上去是给“菲佣”们增添了十八般武艺,无形中却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高度秩序化的专业体系,这正是我们所缺的。正因此,要不要引进“菲佣”还是小事,能不能引进背后的“菲佣模式”,倒是一个亟待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菲佣家政人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