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开国大将罗瑞卿之子:几乎从来没有坐过父亲专车(2)

2016-08-01 00:25:01  法制晚报    参与评论()人

几个学生历尽千辛万苦,渡过黄河,辗转到达了延安,成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的学生。罗瑞卿是当时抗大的教育长。

现在的电视剧都说谁追谁,但在抗日年代,怎么可能那么浪漫。“父亲觉得郝治平朝气蓬勃的。于是父亲就给郝治平写了一封信。”那时候,罗瑞卿和郝治平其实并没有太多接触。

罗箭说,在那个年代,写信基本都是谈学习、谈进步、互相鼓励。据说罗瑞卿写给郝治平的第一封信,内容非常严肃,通篇都是要求郝治平努力学习,政治进步等。“信的内容其实没什么,只是在这封信的最后,父亲落款的时候没有署名罗瑞卿,而是写了‘洛水清’三个字。”罗箭解释,那时红军长征的时候,军队中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毛主席叫父亲的名字,总是“水清啊水清”,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洛水清”就是罗瑞卿。

郝治平接到信后有些事情就心照不宣了。从写第一封信开始,两个人有了些交往。一天,罗瑞卿问郝治平:“你能不能和我结婚?”这样直白的问话,吓了郝治平一跳,“我还要上学呢,怎么也得毕业后才能考虑这个事情吧。”没想到,罗瑞卿很痛快:“好,我就等你到毕业。”一年后郝治平顺利毕业,没多久,她就答应了罗瑞卿的求婚。

毕业后的郝治平成为了抗大的女生队队长。一天,女生队的女同学们抱着郝治平的被子褥子,将她送进了罗瑞卿的窑洞。那天晚上,厨师在老乡那里买了一只鸡,炖了一锅鸡汤,他们请了一群朋友来喝了鸡汤,这就是他们的婚礼。“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这场婚礼已经是相当浪漫的了。”罗箭说。

不知道抱着他的这个“叔叔”是谁

1938年,罗箭出生了。那时候,父母亲工作很忙,他们就把还没满月的罗箭托给了当地的老乡。罗箭记得自己的奶妈是卖豆腐的,家境尚好。那时候,奶妈刚有一个小女孩。“说好一个孩子吃一边奶,不够的话就喝豆浆。”

罗箭说,他在奶妈家的那段日子,都是母亲来看他,“我小的时候叫罗小卿。刚会说话的时候,妈妈去看我,老乡就说小卿妈来了,我也跟着学,‘小卿妈来了’,‘小卿妈来了’。”罗箭说,那时候,他哪里明白,小卿是谁啊,这个事情,总是会被母亲拿出来打趣。

3岁,是可以上保育院的年纪了,又黑又瘦的罗箭被接回到了父亲身边。但罗瑞卿依旧工作一直很忙。5岁前,罗箭对父亲这个称谓是完全陌生的,因为那几年,他基本上没有见过父亲。

“我对父亲第一次有印象是5岁那年,父亲从太行山回到延安,去保育院接我回家。”

那一年是1943年。罗箭说,当时的保育院在小砭沟,八路军总部在王家坪,这中间还有不短的距离。根据罗箭的描述,罗瑞卿为了尽快见到儿子,就从八路军总部借了一辆大卡车。到了保育院后,阿姨喊罗箭:“你爸爸来接你了。”

“在我的印象当中,爸爸是谁,没概念。我只看到一个穿着军装的大高个,一下子把我抱到了门口的卡车上。”罗箭说,当时的他根本没见过汽车,更没有坐过汽车。大卡车上有喇叭,喇叭一响,吓得他几次都差点跳起来。

“从小砭沟开到王家坪,我心里特别紧张。我不知道抱着我的这个‘叔叔’是谁。”罗箭说,到了王家坪后,他的两条腿都麻了,父亲扶着他站了好久,他才能慢慢地开始挪动,“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父亲。”

坐在牲口上的筐里过黄河

当时的延安是被国民党承认的边区政府,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党校等都有,有自己的教育部等政府机构,也有最高法院和检察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