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六必居非遗传承人:杨银喜(3)

2016-05-25 14:32:47   综合    参与评论()人

位于北京城南的六必居传统酱菜厂,保留着纯手工制作酱菜。图为杨银喜向记者展示装在布袋子里正在酱制的苤蓝丝,酱制完成以后,加上配料就变成了市场上销售的麻仁金丝。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位于北京城南的六必居传统酱菜厂,保留着纯手工制作酱菜。图为杨银喜向记者展示装在布袋子里正在酱制的苤蓝丝,酱制完成以后,加上配料就变成了市场上销售的麻仁金丝。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测算盐度精准的如仪器一般

1986年,杨银喜的忠厚踏实、勤勉敬业终于得到了师傅董志武的认可,成为师傅培养的对象,得到了取料、配菜的机会。

制作一千斤八宝酱菜,黄瓜多少斤、花生多少斤、盐多少斤、糖多少斤……,杨银喜用心记住每一种酱菜的配料表,到了晚上回到宿舍,他还要在日记本上将 配料表记清楚,避免忘记。当时,同事老张还有些不理解,不知道这个小伙子哪来的干劲对工作这么认真执着,但杨银喜知道,他想把这摊儿干好,把做酱菜这个活 儿传承下去,每一项工作都不能应付了事。

“往往腌制一缸酱菜至少需要小半年时间,要想学会一整套流程,每一项工作都要学会。”杨银喜就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每天除了干好取料、配菜的工作,一 有时间他就去跟切菜的大姐们学习切菜。“切得好,酱菜外观才美”,有着不服输劲头的他经常下了班也不走,仍在练习切菜。几年时间,杨银喜的刀工见长,切 丝、戳花全不在话下,“那时候厂里经常有刀工比赛,每次我都能拿着名次。”

练就一手好刀工的杨银喜清楚,料配准、菜切的好,也只是成功了一小步,学习好腌制酱菜才是最关键的。虽然在打耙的时候,杨银喜也会时常留心学习师傅们腌制酱菜的方法,但直到自己上手腌制,他才知道这个工作不简单。

“就拿苤蓝丝来说,1000斤的原料应该出900斤的酱菜,才能保证酱菜品质,做到咸淡合宜,色泽饱满。”杨银喜说,掌握出菜量,只有自己摸索,没 有“教科书”。然而,就在他第一次制作苤蓝丝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1000斤的原料只出了800斤的酱菜,味咸、菜干,只能倒掉,杨银喜开始琢磨到底问 题出在了哪里。

原来,制作酱菜的每一步都需要严格的精准度,如给盐腌制保存的苤蓝进行脱盐,需要浸水3-4次,次数多了、少了都不行,“次数少了,盐度高,次数多 了,盐度不够就难以保鲜,容易发酸变质。”杨银喜告诉记者,脱盐后,还需要用压榨机将菜中的水分挤掉一部分,从而达到再次脱盐,这个过程也非常重要。

“压榨机向下压制的过程很慢,一个小时压榨机顶多下去10厘米,厂里人不多,不能一直看着压榨机,还得去打耙、倒缸,第一次失误就是时间没有把握准 确,在压榨的过程中,出水过多。”杨银喜总结了经验,在此后每一次压榨的时候,杨银喜都会每隔十分钟跑到压榨机那儿看看进程,并取样品尝,总结出合适的压 榨时间。“压榨的时候一点都不能偷懒儿,这是个功夫活儿,没有点责任心,咸菜里的水分就会被过量压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银喜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下,他很快就掌握了六必居酱菜的制作方法,并练就了“一看、二闻、三尝”的绝活。看色泽、闻气味儿(有没 有腐烂发酸)、尝甜咸,虽然产品有着严格的检化验程序,但他仍坚持,他用这个方法为每一缸酱菜把关,他能准确的通过品尝说出酱菜的盐度,精准的如检测盐度 的仪器。而每天从他手里酱制的菜不仅优质,而且每缸菜的色泽、味道几乎没有差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