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高票价、短档期、高风险 国产音乐剧别成为文化快餐

2017-07-20 10:30:1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2007年至2008年,中国内地的音乐剧市场爆发了一股音乐剧引进热潮,引进作品的类型开始逐渐多元化。”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剧协会理事慕羽说。

2011年,随着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猫》的火爆,中国音乐剧开始探索产业化发展。目前,国内市场上演出的音乐剧大致分为,直接引进的原版经典剧目、国外经典剧目中文版、国内原创剧目等三类。就目前市场现状而言,引进的音乐剧仍占主导。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原创音乐剧也出现了不少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原创音乐剧超过200部,然而这些音乐剧大多销声匿迹,能够真正赢得观众认可并取得良好票房的凤毛麟角。

市场环境的变化,也让音乐剧面临新的挑战。据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音乐剧年度报告》,2016年全国音乐剧票房收入1.74亿元,比2015年下降23%,观众数量101.6万人次,比2015年下降21.4%。

“我平时看国外的音乐剧比较多,感觉国内的音乐剧精品比较少。”来自中国人民大学2016级硕士传播班的李岸东就直言,很多国产音乐剧制作水平并不尽如人意。

缺乏产业化运作,受众人群不稳定

近日,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保镖》开启了全国巡演。这部根据明星惠特妮·休斯顿主演的经典同名电影改编而成的音乐剧,已经跨越欧、美、亚三大洲9个国家全球巡演超过2200场。

引进经典音乐剧,利用已有的广泛观众基础和成熟运作经验开拓市场,可谓一种相对保险的方式。2015年引进的音乐剧《剧院魅影》就创造了破亿元的票房。

原创的音乐剧不仅需要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也很考验音乐剧制作、表演班底。而人才,是当下中国音乐剧的短板。音乐剧制作人吕冰就坦言,国内音乐剧好的演员太少了。这与我们的教育体系、市场环境都有关系。

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王祖皆认为,中国音乐剧教学起步比较晚。如今全国各地音乐剧专业逐渐多了。专业院校每年都会培养不少毕业生,可相关人才还是不断流失。一位业内人士说,音乐剧演员的工资待遇相比影视演员差不少,很多学生一毕业就改行了。留下来的,也只是因为热爱。

除了演员之外,音乐剧专职导演也严重缺乏。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居其宏认为,导演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音乐剧能否被广大受众接受。就目前国内艺术院校开设的专业来看,表演居首位,编剧、作曲次之,音乐剧导演专业难得一见。这就造成了专职导演严重缺失的尴尬局面。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