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高票价、短档期、高风险 国产音乐剧别成为文化快餐

2017-07-20 10:30:1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魔法坏女巫》《保镖》等国外原版音乐剧陆续引进,《想变成人的猫》《音乐之声》等改编中文版剧目相继上演,《凤凰浴火》等原创音乐剧的首演,2017年可谓中国音乐剧的“大年”。但繁荣之下,原创匮乏、产业链短板等问题也被一再提及。有专家就指出,要警惕国产音乐剧沦为高票价、短档期、高风险的快餐演出。从原版引进到培育原创,中国音乐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音乐剧《凤凰浴火》剧照。资料图片

音乐剧《想变成人的猫》中文版剧照。资料图片

国外引进扎堆,原创精品匮乏

精彩的故事、美妙的歌曲、巧妙的场景转换和气氛渲染,使得观众一时如身临奇幻森林、一时如置身炙热火海。前不久,引进自日本的家庭音乐剧《想变成人的猫》刚亮相北京保利剧院,就俘获了观众的心。目前,此剧正在进行全国巡演。

今年,《魔法坏女巫》《保镖》等原版音乐剧陆续引进,《想变成人的猫》《音乐之声》等改编中文版剧目相继上演,《凤凰浴火》等原创音乐剧首演,音乐剧市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态势。但看似繁荣的景象之下,中国音乐剧的品牌还在路上。

专家指出,作为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元素的独特艺术形式,音乐剧需要非常专业的制作水平。同时,音乐剧也需要建立在市场运营的基础上。音乐剧是大众化、商业化的舞台艺术,是当今大众的文化消费方式,也是和市场结合最为紧密的舞台艺术形式。

就中国音乐剧发展而言,音乐剧作为舶来品,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通过《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经典作品,中国观众才开始对音乐剧有了初步认识。

中国音乐剧教学起步也比较晚。“1992年,中央戏剧学院的音乐剧教学才刚开始,当时大家对音乐剧的概念都很模糊。”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音乐剧班创始人钮心慈回忆。2002年,上海大剧院引进《悲惨世界》,由此掀起了国内引进原版经典音乐剧的热潮。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