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深圳再填海逾千公顷 两大项目环评遭质疑(4)

2016-07-16 18:54:07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其他一些珠三角沿海城市也设立了填海计划。如2014年珠海市国土资源局发布《珠海市土地整治规划2010-2015》公示,计划到2020年,全市计划围填海造地16758公顷。2015年惠州审议通过《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区域建设用海专项规划》,规划建设用海总面积7579公顷(含围填海2480公顷),近期(2014-2017年)建设用海总规模为3618公顷,其中允许围填海1079公顷。

在近几年珠三角的填海项目中,港珠澳大桥、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澳门新城区填海计划、广州-东莞“虎门二桥”等填海项目已开工或完工,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系统扩建、深圳中石油大鹏LNG应急调峰站项目填海、深中通道、珠海横琴南部填海等项目的环评已获得批复,等待开工。除此之外,还有包括深圳四大填海项目在内的一批项目正在进行环评公示。

这些项目里面,填海面积最大的是珠海横琴南部填海工程,共2790公顷,其次是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系统扩建项目以及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工程,填海面积分别为2400公顷和1500公顷。

珠江口沿岸城市争相向海要地,已让整个生态系统不堪重负。魏翰扬表示,最值得担忧的是珠三角整体缺乏统筹协调,填海都是各自争相申报要地,审批部门不见得就能从珠江口生态的高度来考虑。对中华白海豚生存环境的破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各个城市都在填海,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窄。

魏翰扬进一步指出,以往的填海造地案例出现了一些生态遭到破坏的现象,填海后形成的陆地在海里,泥沙外溢的情况很明显。建设工程期间,泥沙会从填的地方溢出来,周边海水非常浑浊,变成黄色,有一些打桩的过程,泥沙也会外溢,使得海区的生态环境和之前大不一样。

“如珠海高栏港的填海,从卫星上看,把三四个离大陆比较近的岛填在一起,变成了大陆的衍生版,不需要坐船或者过桥就可以过去,周边海水的颜色和正常的不一样,海洋生物适应一定浓度的环境悬浮物,悬浮物浓度突然升高后,很多物种便无法在这片区域生存,渔民不再在这个地方打渔,附近的鱼都游走了。”魏翰扬说。

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如何平衡?

2015年,深圳市常住人口达到1137.87万人,还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未统计在内。根据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去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7502.99亿元。无论是人口密度还是经济密度,对于城区面积仅有1997平方公里的深圳来说,都在国内城市中排在前列。

深圳作为一个海滨城市,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填海的步伐也从未停止。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在2015年提出,深圳到2020年GDP总量达到2.6万亿元左右,相当于比2014年增加1万亿元左右。在土地紧张的深圳,向海要地成了深圳开拓发展空间的必经之路。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深圳未来要填海50平方公里,是一个非常大的量,但是既然地方政府作出这个决策,肯定有它的道理和依据。填海造地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要求,现在很多地方追求填海造地,就是因为填海的收益远远大于它的支付成本。

2015年10月,由保尔森基金会与中国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发布的《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显示,围填海是东部沿海地区增加土地指标最快速、最廉价的方式,且利益巨大。该项目组对浙江杭州湾、江苏盐城、河北滦南等地调研发现,将滨海湿地转变为耕地的成本约为90万-150万元/公顷,不同市县间耕地指标的交易价格约为450万元/公顷,城市周边建设用地交易价格可达约500万-1500万元/公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