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逝世 曾奉命筹建中石化(2)

2016-07-03 13:20:55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一个中石化可以为国家增收10%

1981年11月30日和12月1日,国务院领导同志在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经济建设的10条方针,其中第3条讲:“世界上年产石油一亿吨以上的国家不到十个。我国是其中的一个,一亿多吨石油是我国一笔很大的财富,合理利用这笔财富,对于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作用。”报告分析了中国石油加工的深度和综合利用的落后情况,指出中国一亿吨石油所创造的价值同工业发达国家比较,相差很远,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报告强调,“用好一亿吨石油,是一件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国家经济状况的大事,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务必完成。”

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石油部成立了规划小组,着手研究用好1亿吨石油的具体规划。规划小组在分析情况后指出,每1000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耗油量,中国为0.31吨,印度为0.26吨,日本为0.17吨,日本比中国少47%。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1亿吨石油浪费很大,效果很不好。规划小组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多方面的原因,着重指出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综合利用方面的问题,以及地区和部门分割的体制问题。

石油部规划小组的报告还着重分析了经济效益问题,认为用好1亿吨石油,国家财政可以增加比较大的收入。规划小组算了几笔账,从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计算,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企业联合起来、综合利用以后,国家财政增加的收入可以比1981年增加115亿元。1981年全国的财政收入是1175亿元。115亿元就是1/10,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后来,国务院在讨论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时候,争论非常激烈。当时我没有参加,是听参加会议的盛华仁说的。当讲到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国家财政可以增加100亿元的收入时,有同志不相信,不同意这种说法,说“根本不可能,做不到。”国务院领导同志说:“80亿做得到做不到?”那位同志说:“50亿也不行。”最后国务院领导同志一锤定音:“30亿也干。”这次讨论表明,当时在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企业联合起来、综合利用的问题上,认识很不一致,联合工作的难度很大。

1982年1月7日,紧接着上海高桥石油公司的成立,经国务院批准,江苏南京地区的南京炼油厂、栖霞山化肥厂、南京烷基苯厂、南京化工厂、钟山化工厂、南京塑料厂、南京长江石油厂等企业联合,组建金陵石油化工公司。不久,辽宁抚顺地区的抚顺石油一厂、石油二厂、石油三厂、化学纤维厂、化工塑料厂等企业联合,成立了抚顺石油化工公司。这几家公司的成立,为后来成立全国性的石化总公司摸索了经验,在舆论上创造了积极推动的氛围。

奉命筹建中石化

1983年2月,中央组织部通知我到北京报到。我到中央组织部以后,问赵振清副部长:“你们找我谈什么事情?”他说:“哪是我们找你,是中央领导同志找你谈。你等着吧。”很快,胡耀邦总书记就找我谈话。他当晚要去广州,是下午在他卧室里谈的。接着,国务院领导同志和康世恩又分别与我谈话。他们都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对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很重视,决心要用好1亿吨石油来多创效益。我记得当时胡耀邦讲:“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要收企业,要把地方的企业收上来,这些企业又是各地最好的企业,是盈利大户。我们报告了小平同志,说不征求地方意见了,中央直接发文件。小平同志表示赞成,说就这样办。”

国务院领导同志与我谈话的时候,强调中央在研究到200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时候,认为必须有一些过硬的重大举措来确保实现翻两番,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就是重大举措之一。在谈话结束前他问我:“你还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我说,有人给我推荐北京市一个搞技术的干部,他也愿意到中国石化总公司来,但北京市不肯放,能不能帮我调来?他说好,当场就打电话给北京市的段君毅同志说:“你要支持锦华嘛,把人给他。”后来北京市很快就放了人。康世恩同我谈的时间长一些,谈了整整半天。他首先介绍了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整个酝酿过程,强调要从体制上为用好1亿吨石油创造条件。他还指出,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对改革现行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促进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积极意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