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如何让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成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新亮点?(4)

2016-05-11 16:33:51  宣讲家网    参与评论()人

此外北京的文化主体也非常众多,我只讲演出这个板块,2015年全市有文艺表演团体是640家,北京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活力,其中92%是体制外的民营文化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114家,演出经纪机构1478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504家,娱乐场所经营单位2131家,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1242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北京企业占到1/3。这是这几年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文化创新活力非常显著。

这是第一个大的问题,北京市提出率先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有哪些条件,我们有哪些资源来支撑这个奋斗目标。

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如何让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成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新亮点?1

第二,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个部分重点聚焦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体的发展建设现状。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将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到了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相继出台了《“人文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将“率先建成高水平、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一批国家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2014年,市委研究深化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时,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任务。2016年在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了北京要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带头作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以文化人,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些要求、计划、意见,为我们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大的引领,为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归纳起来,回顾起来,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几个特点。

第一,在政策引导上,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1+3”公共文化政策。

什么叫“1+3”公共文化政策,这是北京市在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首都现代公共文化体系之后,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和市级文化主管部门一起,经过认真调研和研讨,拿出了一个北京市公共文化建设一揽子政策体系。“1”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3”是《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三个文件。“1”是统领,“3”个配套文件是对“1”的细化和有力支撑。《意见》是顶层设计,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和制度安排。《方案》是借鉴国家开展示范区创建经验,在首都推动示范区创建工作,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示范创建带动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提升。这也是北京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现首都特色、发挥引领作用、彰显高端水准的重要抓手。创建是一个工作机制,是要把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好,保护好,共同推动首都整体公共文化创建水平的全面提升。《标准》着眼硬件设施建设,以公共文化服务基本载体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提升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水准”;也就是我们的街道、乡镇综合文化中心、村社区的综合文化室到底是多大面积,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服务功能,都有明确要求。在我们推进建设中,加强指导中有章可循。《规范》着眼公共文化服务效率,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时间、内容、人员、环境等方面的明确规范,夯实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软件基础”。无论是硬件标准还是软件服务标准,二者共同作用,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发展思路,加快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均等化发展进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