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2015国企改革面孔:通信业一把手栽倒在新年门槛(2)

2016-01-04 09:48:28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2015年,张杰获得了“中国经济十大创新人物”奖,作为一家老牌国企的高管,张杰对创新的理解更显迫切与务实。他认为,目前中国改革到了关键阶段,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新思路、新方法,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创新越来越重要。

展望新的一年,张杰说,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恒天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张杰坦言,“2016年责任压力山大,要‘从有到优’、‘从优到强’,惟有创新和深化改革不停步。”

李锦:被不由自主地推到前台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关键词:迸发

2015年12月31日零时刚过,李锦在朋友圈发出了一篇《2015年国企改革盘点》的文章,为自己忙碌的一年画上句号。这一年,他给自己的关键词是“迸发”。

2015年,如果再用一个词描述李锦的状态,那就是“忙碌”。

一年来,李锦共接受媒体采访1000多次,专访80余次,撰写专栏文章360篇。用他自己的话讲:“从年初到年尾,大事件非常多,基本上没有停过。”

2015年,被称为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其中最关键的时间节点,莫过于9月13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公布。

这份长达八大章、30小节的《指导意见》,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指导意见》出台当天,李锦进入一年中最紧张的时刻。

“《指导意见》发布当天,接受5家媒体专访。”接着,他开始执笔撰写解读文章,从晚上9点一直写到第二天早上9点,把《指导意见》分解成60个看点,一夜无眠。文章发出后,李锦马不停蹄赶到一家媒体接受电视现场直播采访。直到晚上8点才发现,“自己竟然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了。”

有不少人奇怪,李锦哪来的热情与动力,如此持续不断地为国企改革鼓与呼,如此不知倦怠地著述撰文。今年64岁的李锦,早年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以调查性研究报道闻名。从2011年起,他有意识地把重心放在国资研究上,频繁地为国企改革发声。

到了2015年,媒体对国企改革的信息解读犹为迫切,只要一有国资新闻出台,记者都第一时间想到采访李锦,他基本“有问必答”,这让李锦感觉自己“被不由自主地推到前台”。

“为国企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而兴奋、鼓舞。”李锦如此评价自己,“研究者应该作为一个智囊,把通过研究、分析的符合规律的观点传达给媒体、公众,见证并对国企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应该是知识分子的最高追求。这一年下来,我的情绪可以说是时时处于担心、激动和焦虑之中。”

李锦梳理2015年国企改革会议显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了11次会议,有6次研究国企改革。他认为,这足见中央对国企改革的高度重视,在当前的中国经济改革中,国企改革处在最突出地位。

李锦也不无担心,尽管有诸多改革政策保驾护航,国企改革仍任重道远。国企利润持续负增长,亏损企业明显增加。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造成内部权力高度集中,国企腐败问题尚待着力解决。改革愈发错综复杂,利益博弈加剧,地方执行不到位,都影响着国企改革政策的落地实施。

有鉴于此,李锦将2016年称为国企改革的“阵痛之年”。他以历史的眼光对国企改革加以审视,正是1997年开始的关停并转、抓大放小,实现了国企“三年脱贫解困”的目标。时代前行到2016年,新的一年,李锦期待国企再迎来一次脱胎换骨、自我革新的变革与重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