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远山的回响|铁牛村“新村民”来自北上广:在土扎根 建未来乡村(4)

花朵、藤叶、果实,只需简单烹饪,就构成了整餐的组曲;村里办喜事的红纸也成了装点,上面写道:感谢辛勤劳动的人。“地里摘的南瓜花炸酥,就能做主菜?”王晓玉一开始不理解,她家在村里第一个办农家乐,卖的是柴火鸡。

2020年,新老村民共同举办了一次生活节,一人出一个菜,还引发了一场“内卷”,妈妈们拼命研发,丑柑刚下来就要研发糯米饭,糯米泡一晚上,再放到橘子皮里去蒸。

妈妈们身上有太多美好的部分。从大厂设计师到“新村民”,离开城市的粘颢,对这些朴实的勤劳故事太着迷了。“李婶对应季菜了如指掌。烹饪结束后,他们也一定第一时间去收拾餐具。”最让“新村民”们惊讶的是,做饭时妈妈们脚上的小白鞋子永远都是干净的,下地干活永远会换另外一双鞋子……

今年春节,铁牛妈妈餐厅还上了电视。主厨妈妈们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蒲江李子柒”。

没有刺激的味道在食物里,少糖少盐,这是“新村民”和妈妈们想分享给更多人的饮食观念。

“印象中出现过三次”,粘颢说,有的游客拎着大酒进去,最后又原封不动拎出来了。“不太好意思喝,氛围太优雅了,还是好好和家人安安静静地吃顿饭。”

投进去的种子不同,结果就不同。种在“新村民”心里的那颗种子,似乎开始发芽了。

周末时,他们还会组织各种活动,例如乒乓球比赛,本来以为“老村民”需要发动,后来才知道蒲江县乒乓球比赛前三名都在村里,随便一个人就能把他们打下去。

现在,更多“老村民”主动来问,“下次,你们还办吗?”

远山的回响|铁牛村“新村民”来自北上广:在土扎根 建未来乡村

“新村民”教“老村民”跳健身舞

远山的回响|铁牛村“新村民”来自北上广:在土扎根 建未来乡村

谁可以成为“新村民”?

村里生活的开销也不大,没有健身房,最好的运动,就是去田里耕地。“不熬夜,身体里的结石都没了。”

刚来时,上下铺床都是他们自己搭建的,后来政府给予6套人才公寓10年租金50%的支持。“一定要年轻人过来,现在远远不够啊。”施国平说。

没有招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铁牛村作为成都公园城市唯一的未来乡村公园社区,还有300多位来自北上广深的候鸟“新村民”。最近新加入的,拥有心理学专业背景,自牛津留学归来。

离开北上广深,不遗憾吗?

粘颢的女友黄宁宁,不仅为爱情而来,此前作为环保倡导者却常吃外卖,内心很矛盾。她想回到大自然里,去探讨更生态的生活方式,而她更希望的是能把妈妈接过来,在村里一起生活。

“新村民”们之间也有难得的真挚,陈思含利用办公室的一角给施国平做了个图片展,记录他们的点滴。

“人是需要彼此关爱的,不只是做事情。”施国平很感慨,“新村民”间的联结同样重要。

可乡村生活,也未必如外界想象得那样,很多现实问题同样存在,等待去解决。

比如,如果身体有恙,需要开车半小时去县里,更复杂的健康检查,则要开车去成都。

还有教育,刚转学到镇上,施国平的儿子除了英语,几乎门门功课倒数。不过,两年后,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而且“生活变得更能自理,还成为了我们社区乐队的成员。”他觉得,教育最本质的是认识自己。

这和“新村民”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一个道理。

远山的回响|铁牛村“新村民”来自北上广:在土扎根 建未来乡村

施国平在铁牛村旧物改造时装秀上(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