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远山的回响|铁牛村“新村民”来自北上广:在土扎根 建未来乡村(2)

此心安处即吾家。

“刚到铁牛村,就觉得自己是《向往的生活》综艺里的明星了,托着行李走进了综艺的开场……”

头顶“海归建筑师”光环,满世界奔波几十年,一回到农村,施国平发现自己连菜都不认识了。

他成了这里的首批“新村民”。2017年,参与完邻村乡建工作的施国平,正在思考着未来乡村建设方向之际,收到来自20公里外西来镇政府的邀请:能否过来这边的铁牛村看看?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而这一年,也正是整个中国城乡建设发展史的分水岭。

与施国平的对话,在由老村委会改造的丑美生活馆里展开。他清瘦,一身素衣,与文艺的室内软装相融。最受关注的那棵枯树,是他带着“老村民”一起拯救下来的,在这安了家。

馆内还有一面“人才墙”,上面有每一位“新村民”的头像,组成无限循环符号,寓意藏在里面。他们也安了家。

50余位“新村民”都可以说是各自领域的“精英”。按照专业分成了教育公益、文化艺术、生态农业等7个板块,他们在铁牛村将自己的专业所长用于乡村建设。

远山的回响|铁牛村“新村民”来自北上广:在土扎根 建未来乡村

铁牛村新老村民“人才墙”(央广网记者王晶摄)

远山的回响|铁牛村“新村民”来自北上广:在土扎根 建未来乡村

施国平一家(受访者供图)

和大多数人一样,施国平从小努力离开乡村,一路念书去大城市,去深圳,去美国留学生活,回国后努力创业,渴望成功。“留着莫西干头,觉得自己很酷但其实很无聊。”现在的施国平,短发平稳地贴着额头,他看着不那么酷了,但他也不觉得无聊了。

他的手,证明了他现在的状态。

施国平完成了从一个城市建筑师到乡村规划师的转变:从奔走在项目现场、PPT上谈兵,到第一次触摸着土地、石头和溪流,和农匠一起盖房子。

他带着“新村民”们先把村里空置的房子改造成社区中心。几个年轻建筑师,原本只是从上海过来临时帮忙,工期结束后果断选择留下。理由直接明了:从画图到施工,都是自己完成的。

这事儿听起来很酷,但很难。迈出乡村生活第一步,绝不是“躺平”,更不是逃避城市的理由。

耗时7年半,施国平也做了一个决定:40年前,父亲把他送到大城市、送去美国。40年后,他又把自己的孩子带回中国、带回乡村。

如今,施国平的太太,留美生物学博士赵璟,放弃个人专业,在村内组建社区教育中心。

“原来都跟科学家们联络,现在跟音乐界人士沟通,看谁能过来捧场。”“新村民”郑松梅感慨这种反差。

但这种调整,也是“新村民”必经的一个过程。

远山的回响|铁牛村“新村民”来自北上广:在土扎根 建未来乡村

“新村民”们一起劳作(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