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焦点访谈丨智慧交通驶入快车道——新基建 新生活(2)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徐洪磊:通过新基建的赋能赋智,可以用较少的资源投入和资金投入实现现有基础设施能力和效率的提升,这也是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服务人民出行的重要机遇。

焦点访谈丨智慧交通驶入快车道——新基建 新生活

新基建赋能,让百姓出行更美好。现在,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刷脸安检、刷脸登机、智慧问询等便民“黑科技”,在越来越多的机场被运用,获得了不少旅客点赞。

除了服务更精心,新基建赋能还让机场的管理更精细。

怎么样让飞机更准点,是机场管理的重点之一。旅客、行李、机务、航食、航油等都是保障的关键节点,这些环节有没有做好准备?飞机是不是可以准点起飞?此前此类信息大部分依赖人工上报,不仅容易有误差,即时性差,溯源追踪也很麻烦。现在,基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的新基建,让管理人员足不出户,也能做到一目了然。

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这套智能管理系统,将所有可能导致航班延误的因素和环节都纳入其中。

焦点访谈丨智慧交通驶入快车道——新基建 新生活

监测是基础,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异常事件还可以自动预警,比如作业人员未正确穿戴反光服、反光锥桶违规摆放、异常时段人员入侵等等,系统都能迅速精准识别并且做出提示。

不仅助力某个具体任务,随着民航新基建的推进,基于室内高精度定位和数字孪生三维建模等领先技术的支撑,有些机场已经实现了全场景、全流程的数字化。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一个三座航站楼、三条跑道、双塔台同时运营的超大型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多次破亿。通过智慧机场建设,每天1000多万条航空器位置数据、2000多万条的车辆位置数据,23000余个传感器采集的近亿条环境监测数据等等,都汇集在这个实体机场的数字孪生世界,成了机场智能管理和智慧决策的底座。

焦点访谈丨智慧交通驶入快车道——新基建 新生活

长江作为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是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重要纽带。2754公里的长江干线航道,流经沿江七省二市。52岁的叶志军,15岁开始就在长江上跑船,从普通水手干起,磨炼了18年之后,才当上了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