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天坛—中轴线外的明珠(2)

林冬生:明初的时候按照南京旧制,天坛、先农坛都在城外。到了嘉靖修了南外城以后,天坛和先农坛就划归到城内了。为了追求“中轴”的效果,重新扩了天坛的西坛墙外门,形成了轴线的东侧天坛的两个门祈谷坛门、圜丘坛门。对应轴线的西侧先农坛的两个门先农坛门、太岁坛门,四个门纷纷簇拥在中轴线上,是非常壮观的。

原来,在元朝修建大都城时,并没有用于祭天的天坛。当时的中轴线南端也只是在正阳门(元代“丽正门”)。明朝营建北京城的时候,永乐皇帝修建了天坛。这个时候,天坛只是位于北京城东南郊外的一处重要的皇家祭祀场所,和中轴线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直到明朝中期,在北京内城之外,增加建筑外城的时候,中轴线南端延伸到了永定门。从这个时候,天坛才和中轴线产生了联系。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天坛—中轴线外的明珠

(来源:摄于“紫禁之巅望中轴”特展)

与天坛一同纳入中轴线的还有中轴线西侧的先农坛。按照左右对称的空间布局原则,清朝乾隆皇帝改造了天坛的西坛墙,最终形成东侧的圜丘坛、祈谷坛与西侧的先农坛、太岁坛遥相呼应,

圜丘坛门、祈谷坛门与先农坛门、太岁坛门俩俩对称的格局,成为中轴线南端的第一组左右对称的建筑群。

天坛身影就是这样完美地融入了中轴线。天坛公园管理处文研室主任林冬生引经据典地讲解了这四个坛门的来历。

林冬生:最早有的是天坛西门的祈谷坛门,是明永乐十八年的。乾隆十九年的时候,为了和先农坛的门对称,天坛开了圜丘坛门。这么着,皇帝来天坛的时候,两个祭祀时间、两个祭祀内容分别走两个门,就形成了南边的圜丘坛门和北边的祈谷坛门。先农坛两个门都是明朝嘉靖年间形成的,祭祀先农走先农坛门,祭祀太岁走太岁坛门。民国1918年前后,太岁坛门没了,现在大家只能看到先农坛门,如果要是能恢复了,整个中轴线景观上是非常好看、非常壮观的。【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天坛—中轴线外的明珠

“丹陛桥”也叫海墁大道

天坛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同时它又以大面积树林和丰富的植被创造了“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态环境的实物。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天坛都反映出了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了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了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且不说,祈年殿、皇穹宇这些形体巨大、工艺精制、构思巧妙的殿宇,即便是在天坛的一些细节处理中也体现着这种作用。连接寰丘坛和祈年殿之间的“丹陛桥”也叫海墁大道,它从寰丘的成贞门到祈年殿大约360米。看似平坦的大道却暗藏玄机。亲自为我们做导游的天坛公园管理处文研室主任林冬生说出了其中奥秘。

林冬生:天坛的丹陛桥这条路非常平整,它区分成三块,中间是神道(走神的地方),左手是御道(走皇帝的地方),右手是王道(走大臣的地方)。最高点往两边都看到树腰了,如果到了紧南端成贞门也就将近80厘米到1米左右高度,但是又看不出那边很低,就是很神奇的一条御路。【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天坛—中轴线外的明珠

来自希腊的摄影师乔治是天坛公园的常客,天坛是他镜头下表现较多的北京题材之一,对于林主任提及的丹陛桥的玄机,他也极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