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的第一步是要把农业相关信息变成在线化、可加工的数据信息,这是传统农业要补上的一课。农业的生产对象是动植物,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互联网支撑成为关键。2017年起,国家启动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重点开展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4类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如今,这些项目初步实现了智能监测、智能控制。
记者采访发现,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低的情况下,智慧农业发展面临资金难题。一套物联网设备,因其核心传感器不同,价格从1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目前,试点地区大多采用政府补贴、企业投资的办法,各企业投入产出比有所不同。只有少数企业与种养大户能在短期收回成本,大多需要3年以上才能回本。面向需求、简便实用是解决难题的关键。有关专家在走访农户时一再叮嘱,“实用为王,设备不要太复杂,不是越高端就越好”。
益农社让信息不再闭塞
坚持开门办社,只有村级站点增加到一定数量,才能降低运营成本,吸引更多企业参与
高青县常家镇苏家村村民任学友很喜欢到益农信息社打听消息,当下流行哪种技术,哪类种子销得好,他都了如指掌。任学友说,“农民最想知道,春天种什么对,秋天收什么好,怎么卖收入高。以前信息相对闭塞,现在有了智能手机,但还觉得很多信息不够权威。在这里,可以掌握最全最准的农业政策法规、惠农补贴查询等公益服务信息”。此外,他还特别留意几个生产大户与合作社带头人都有啥动向。
作为益农信息社村级站负责人,孙朝霞既是管理员,又是信息员。很难想象,仅仅几十平方米的站点内,开展了多种信息服务,村民可以在此“买、卖、推、缴、代、取”。站点通过授权的电商平台帮助村民代购种子、农药、化肥、家电、衣物等物资,并发布各类供求消息;还帮助农民代缴水、电、气、电话费,代理物流配送取件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