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老厂房长出新经济(工业旅游)(2)

老厂房长出新经济(工业旅游)(2)
2021-01-03 14:18:51 人民日报

走进园区的西大门,门边满是铁锈的圆形高炉上方立着挥手向前的乐团指挥塑像,高大的烟囱、生锈的铁管、各种各样的雕塑,营造出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火车头广场是园区内工业气息尤其浓郁的地方:一台蒸汽机车拖着几节绿皮车厢,静静地等候在铁轨之上,隐没在厂房内的车身仿佛随时都会鸣笛向前。

“我们努力做到修旧如旧、旧房新用。”负责东郊记忆工业遗址改造工程的中建三局项目负责人谷青峰告诉记者,为了完整保留这里的工业记忆,东郊记忆聘请了国内知名设计师把各种构造复杂的厂房改造为商业用建筑,重点对苏式红砖厂房和具有工业符号的烟囱管廊等历史遗迹进行了保护性改造。

经过改造,工业建筑的魅力在东郊记忆得以完整保留。跨度24米、高16米的大车间,被改造成了影院和剧场;直径16米的氢气罐被打造成了视听空间;多夹层、多管道的厂房,化身为艺术展示殿堂;烟囱、传送带、锅炉也经过改造成为音乐酒吧的组成部分……怀旧和时尚的艺术气息在这里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文创企业、剧团等也都纷纷选择在这里落户。

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带动新兴产业

在东郊记忆“脱胎换骨”的进程中,其所在的成华区引入文创市场主体,实施功能再造和内容植入,挖掘品牌、文化和经济价值,同时在后期开发效益方面探索利益协调机制,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企业主动实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东郊记忆是以运营为基础的,多元化让这片区域充满活力。”东郊文化管委会主任马健伟介绍,东郊记忆的自我造血在文化创意领域非常重要,只有获得市场认可,这类工业遗址旅游的模式才能长期持续。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最近几个月的营业额已经逐渐攀升。”东郊记忆繁星戏剧村剧场负责人樊星表示,现在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地处城区的东郊记忆具有宝贵的旅游区位优势,这意味着潜力巨大的营收能力。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