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牢两个“一以贯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国有企业治理的各个环节中,把党的组织嵌入国企治理结构中。一方面,央企的公司制改革已全面完成,超过96%的地方国资委出资企业完成改制,各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应进一步清晰界定,推动章程和议事规则的个性化设计,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另一方面,在党的领导与国企治理结构融合的过程中,要坚持国有资本投资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强调其他治理主体要自觉维护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权威,探索党组织在治理中的作用,建立党组复议机制,确保党组织意图在企业重大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做好引资、引智、引制,稳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引进战略股东建言献策、引入企业有效治理机制,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整合不同所有制企业优势,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首先,在“双百行动”基础上对重点领域适时放宽参与范围,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创新国企参与混改方式,继续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推动双向混合,将“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并举;其次,着力引入高匹配度和协同性战略投资者,给予其董事会席位,提高参与权,充分发挥战略股东在业务合作、改革发展等重大事项决策上的积极作用;再次,以“混”促“改”,积极探索基于混改的企业制度重构,探索有别于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模式,探索在公司章程和实际治理过程中保护国有出资人利益的相关制度安排。
三是统筹运用各类激励,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市场化选聘,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上的核心作用,用好国有企业激励“工具箱”中较为丰富的方式方法,统筹运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完善市场化薪酬激励机制,对管理、技术、资本等要素各有侧重,分层分类精准化指导不同战略和价值导向的企业自主选择激励手段。健全差异化薪酬和业绩考核机制,切实做到收入能高能低,完善市场化退出机制,探索积极稳妥的员工转型渠道和员工市场化退出方式。推进制定各类科学的市场化目标,探索将政策要求合理转化为市场化目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