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政策、制度、法律,一以贯之的是“小政府大社会”理念。“一方面,浦东强化做实政府职责,整合各方力量统筹应对快速开发开放的规划制定、产业布局、项目落地、制度创设等;另一方面,政府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决把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和兄弟区县相比,浦东机构减少了2/3,人员减少了1/3。与此同时,大力培育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政府治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高宏说。
在这里,感受发展成果
兴于人的,还要归于人。
如今,浦东地区生产总值每平方公里产出已经达到10亿元人民币,但高速度增长,大规模铺开,早已不是浦东的追求,携带着绿色、创新等基因的高质量发展,和与之相伴而生的高质量生活才是主要目标。
不是所有人都考虑改革与发展的大主题,但所有人都感受着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一位在浦东居住的白领这样解释她为什么喜欢这里:“浦东的马路宽阔,房子很新,一刻钟之内就能找到便利店,周末可以去新国际博览中心看看亚洲宠物展之类的大展。”
朴实的话里流露出对于便利的生活设施、新型的服务业态、丰富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表明了对浦东生活品质的肯定。
在浦东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黄玮看来,浦东的30年,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从前人们觉得浦东是文化沙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要让人民共享,文化生活是一块一定要补上的短板,而且要尽早补。现在,浦东的文化发展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未来,大歌剧院、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浦东美术馆、宋城演艺世博大舞台、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都要陆续建成交付使用。”
与经济发展显而易见的诸多“第一”相比,浦东在社会治理上同样有很多值得称许的探索。浦东新区率先成立全国第一家社区服务行业协会;率先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率先成立民间发起、自主运作的社会工作者行业管理机构;率先探索搭建政社合作平台,依托浦东市民中心和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开展政社合作、政社互动……近年来,更是依托科技的飞速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能级。
以“绣花功夫”为管理原则,浦东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本报记者陈慧娟尚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