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湖州10月21日讯(记者宋雅静)近日,“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采访团走进浙江湖州,深入园区、工厂、车间、生产线等,触摸改革脉搏,全方位了解湖州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紧盯重大改革、重大事项,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鲜活实践。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9年,湖州市生产总值达到3122.4亿元,增长7.9%,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40.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6.1亿元,分别增长10.2%和10.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9028元和34803元,增长8.5%和9.6%;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2012年7月16日,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该示范区是浙江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明确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的开发区,将打造成为“长三角承接产业发展重点区”、“浙江山区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浙北地区‘三化’同步发展先行区”。今年1-9月份,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财政收入完成4.12亿元,同比增长22.7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8亿元,同比增长35%。目前,共有规上企业59家,累计完成产值46亿元。
湖州长兴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湖州长兴新能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总建筑面积13436平方米,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树品牌、五年争一流”努力方向,围绕打造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引擎1个总目标,积极推进“研发+智造”“线上+线下”“科技+金融”“互联网+智慧能源”“信息+政务中介服务”等5大创新模式推广应用,构筑新能源产业科创研发高地、人才集聚高地、成果转化高地3大高地,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振兴实体经济为目标,以增加产业创新有效供给为核心,加速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加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高效协同,全面实施“15983”工程,着力形成系统集成、功能完备、体系完善、更具活力的新能源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浙江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