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拥有3.1万架飞机,陆军机械化水平又最高,起初还垄断了核武器。此时的中国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生产,过去靠战场缴获来解决装备问题,入朝之前全军武器是来自十几个国家的“万国牌”老旧装备,空军只有150架飞机,海军更为弱小。美国军政头目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只关心苏联是否出兵,对中国则不放在眼里。朝鲜内战爆发后仅两天,美国不仅出兵朝鲜,还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阻止中国统一,同时以军事顾问进驻越南援助法军。按照毛泽东的形容,这是以“三把刀”从朝鲜、台湾和越南三个方向插来。中国面对自己的领土被侵占和邻邦危难,如果不敢应战就会更受欺负,只能毅然同美国较量,才能“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从三个战略方向的作战条件考虑,中共中央认为最有利于发挥中国陆军优势、最有利于后勤供应和最便于得到苏联支援的战场是在朝鲜。1950年10月,毛泽东下定出兵入朝的决心,又提出应得到苏联的援助,并专门派周恩来和林彪去见斯大林,洽谈苏军为中国入朝部队提供空军并供应武器。苏联担心引发本国对美战争,只同意空军在鸭绿江作战而不肯深入朝鲜。毛泽东、周恩来争取武器免费和租借也未成,斯大林只同意以出厂价五折的原则出售装备,还可算作信用贷款(即凭信任而不需要抵押)。按照彭德怀的观点,苏联属于“半洗手”,不过中国有了武器来源也可以打。
从10月19日开始,志愿军大部队开始入朝,此时从苏联采购的装备尚未运到,只好继续使用杂七杂八的旧武器。国内因缺少相应的弹药,便采取“打扫仓库底子”的方式搜集不同口径的子弹、炮弹并分类送到前线。志愿军不仅没有海空掩护,也没有坦克、重炮,只依靠步兵武器和中小口径炮,并以徒步运动方式,同高度机械化的强敌交战。部队靠着英勇顽强和近战夜战,大胆实施穿插迂回,一再突破美军及其仆从军的防线,使其败退到三八线以南。毛泽东总结出美军的特点是“钢多气少”,志愿军靠着“气”多即战斗意志的优势就解决了“能不能打”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