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同期启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目前,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今年又将是个丰收年。然而,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产需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各环节浪费不容忽视。要传承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从粮食收获、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做好节粮减损,让节粮爱粮成为一种新风尚。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不同寻常的丰收,沉甸甸的收获。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影响后,我国粮食生产即将实现“十七连丰”。俯瞰祖国大江南北,红橙黄绿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五谷丰登图。
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举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能稳定、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
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全面提高,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警戒线,稻谷、小麦库存量能满足中国居民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粮食安全经受住了疫情的大考和检验,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