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跨境冷链物流中,温度、湿度、箱内气体等因素及航程长短都会影响农产品到港后的成熟度,因此我们一直在反复试验,探索适合不同产品的最佳运输方案,让牛油果、蓝莓等‘漂洋过海’后既不过生、又不熟透。”据胡媛媛介绍,他们还正在研发让远洋冷链运输可视可控可追溯的技术方案,“目前已通过测试,不久将广泛推广。”
另一方面,让运输组织更有力更高效。
4月8日,80103次班列满载着16个冷藏集装箱、464吨冷鲜食品从大连开往哈尔滨,成为全国开行的首趟定点、定时跨省冷鲜货物班列。不少跨省域长距离冷链班列相继开通,海航、顺丰、京东等企业积极开展高附加值货物冷链运输……近年来,铁路、航空领域也迎头赶上,与公路冷链形成协同。
“冷链物流涉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快递等多种运输方式,涵盖农村物流、干线运输、城市配送,以及物流仓储、装卸保管等多个业务环节和领域。未来,我们要充分依托各类市场主体的资源和优势,加强整合共享,提高冷链物流效率。”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加快补上短板、完善相关标准、推动市场整合——
冷链物流亟待挖潜
回头看,成绩斐然;看未来,潜力和空间依然很大。“总体判断,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仍较薄弱,与发展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着力提升设施设备技术水平、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推动形成全程温控、标准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要加快补上短板,解决好“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等突出问题。
“过去,由于产地‘最先一公里’的冷链物流不发达,经常有应季果蔬滞销,无法实现错峰上市和农业产业化加工,造成农产品损耗。”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认为,农产品原产地是下一步健全冷链物流体系的重点,“今年以来,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农产品‘出村进城’,企业应抓住良机、乘势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