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 吴尊友等回应校园疫情防控热点话题(2)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 吴尊友等回应校园疫情防控热点话题(2)
2020-09-11 20:59:48 现代教育报

问:倡导“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是对大学生群体的一种“歧视”?

狄涛:我们倡导“非必要不出校”是希望能成为学生的一种自律。应当看到高校的防控确实与社区和中小学不同,高校最大的特点是集体生活,同学们不仅吃在一起,而且住在一起。社区防控中行之有效的手段——戴口罩,在宿舍生活中就很难完全落实,要把风险降到最低,就是要从源头上减少感染病毒的可能,这也是倡导“非必要不出校”的基本考虑。

疫情期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一位同学做了一个校园疫情传播的模型,就是如果有感染者进入到校园,没有及时发现,那么大概一两个礼拜的时间,可能就会造成聚集性的爆发,这种后果不堪设想。相比这样的后果,我们校园防控的要求要更严一些。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生活在校园里,卫生、健康既是我们个人的事,也是集体的事,是学校的事,是国家的事,我们应该主动地承担起这样的一种责任,主动维护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在自律的基础上,把“非必要不出校”变成我们的一种自觉。

从近期北京高校学生回到校园的实际情况看,广大师生对学校防控措施总体是理解和支持的。我们注意到,一些学生在网上确实也有些情绪,这其中既有部分学校政策宣传不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有个别学校执行政策存在僵化、一刀切的现象。我们要求学校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生活,动态地调整防控措施,同时要充分沟通,形成师生共识。

倡导“非必要不出校”于法有据

问:倡导“非必要不出校”,从法律层面上讲,这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王晨光:这应该从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现实的公共卫生危机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我们面对的仍然是一个疫情的风险,而且这个风险的严重程度还是很大的。我们现在并没有解除国家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控阶段,也就是我们法律上讲的“应急阶段”,我们现在只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防控阶段,叫做“常态化防控阶段”,零星的小的地区区域疫情的爆发仍然可能存在。

我们可以看到,每天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都有一些感染确诊病人,那么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这也提示我们目前仍然处于一个特殊的应急状态,应急状态就一定会有一些措施和我们一般的正常状态下是不一样的,这些措施会限制人的某些自由,但是有法律根据的。比如我们在高铁上、飞机上要戴口罩,有严格的出入境管理,因为海外其他国家的疫情还很严重,这些都是现实。我们恢复了一定的社会生活、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但同时会有一些防控的限制,要隔位就坐,要控制人数,这都是为了防范疫情的复燃。

在这种情况下,各学校都恢复了开学,学生都回来了,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一个成功,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蝼蚁之穴,溃堤千里”,所以我们要防微杜渐,从小处做起,这也是每一个公民,包括我们在校大学生应尽的法律义务。我们在疫情防控的时候,要有一个平衡,哪些是更大的利益,哪些是暂时可以受到限制的一些自由,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疫情防控的所有措施,都是依法有据的,当然各个学校还要有更精细化的、灵活的一些举措,这也是需要的。

尽量减少对学生正常生活的影响

问:“非必要不出校”,学校如何保障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

赵罡:北航目前我们是采用审批制出校门,我们老师也是审批制,你要离开北京也要审批。所谓必要的和不必要的,我们也经过了反复讨论。比如学生就医、面试、理发等等这方面,这些我们都认为非常合理的。如果是因为采购的原因出校园,我们一方面校内超市,加大货物的种类,能在学校解决就在学校解决。第二个现在学生都习惯于网上购物,我们也是在学校多设快递点。另外,学生这个审批的过程,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复杂,手机安装一个小的应用程序,你点完了以后,可能十分钟就已经回复你了,不会对大家正常的安排造成影响。

出行防护

十一可以外出旅行但要做好防护

问:“十一”假期能不能出去玩?

吴尊友:眼下已经复工复产,全面恢复正常的生活,大家当然可以出去玩。但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要十分注意,因为外出旅行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陌生人,你并不清楚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旅行经历。

前几天报道的香港一个病人,他在第一波疫情感染以后,到欧洲去旅行又感染了,是重复感染。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去到一些陌生人比较多、人员比较杂的地方,还是要注意防范,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不要和陌生人交谈,勤洗手……这些防控措施都是必须坚持的。同时,景点都有安全防护措施,比如进入景点需要扫安全码,可以了解到你过去14天的旅行经历,也为这些景点旅行加大了保险系数,所以也无需过分担心。

留学生回归,需要特别关注和重视

问:9月3日,北京国际航班的复航工作已经启动直航,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很多的留学生包括外籍教师以及滞留境外的师生也能够返校了?

吴尊友:目前国际形势非常不乐观,从3月份开始,全球疫情一路上扬,现在还处在高流行的态势。3月底,全球每天报告数突破5万,5月份,突破了10万,到了7月份,全球每天报告数是20万,现在每天报告数还是维持在20多万的高水平。其中以美洲为主,世界基本上每个国家都发生了疫情,疫情形势非常严峻。

由于留学生来自世界很多不同的国家,那些国家的疫情并不完全一样,欧洲有些国家也出现了疫情反弹。留学生的回归,也是各个高校在防控校园疫情当中,需要特别关注,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

狄涛:上半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留学生都纳入了学校的防控体系。包括有些学校,在疫情严重期间,给留学生寄口罩,寄健康包,而且上半年所有的线上教学,留学生也都没有中断。现在,因为直航更方便留学生回归校园,这将完全按照北京市的统一要求,对入境人员集中观察14天,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具体到学校,还要转到学校的健康观察点,再进行7天的健康监测。最重要的就是把所有防疫的具体的要求落到实处。

日常防护

戴口罩不会对呼吸系统有负面影响

问:学生有鼻炎,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包括在校园当中都要求佩戴口罩,会不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

吴尊友:不会的,有鼻炎戴口罩实际上还是有帮助的。我本人就有过敏性的鼻炎,从1月份以来坚持戴口罩,所以过敏性鼻炎少犯了很多,戴口罩也不会对呼吸系统有什么负面的影响。那么当然要注意,运动的时候不要戴口罩。有鼻炎尤其是过敏性的鼻炎流鼻涕、打喷嚏很常见,我本人就经历过这样的事,如果你又没有备口罩,你打了喷嚏以后感到这里好像潮乎乎的,这时候如果带了纸巾的话,可以垫在里面,回去以后尽快更换新的口罩。

吃饭的安全不用过分担心

问:吃饭的时候不戴口罩,会被感染吗?

吴尊:应该说对吃饭的问题是过分担心了。为了大家从心里面感到踏实一些,吃饭的时候不要去交谈,这个很重要,因为你讲话才会产生飞沫,平时呼吸产生的飞沫量小,距离也很短,是不会造成传播扩散的。

封闭场所做好通风和消毒

问:公共厕所等封闭空间是否有传播疫情的风险?

吴尊友:所有封闭的场所,只要有疫情发生的时候,都是有可能造成传播的地点。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这些地方应该说都不用担心。这些场所很重要的是做好两个方面,一个是通风换气,第二个是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心理防护

要正确地理解和对待“常态化”

问:我们应该怎样克服“常态化”带来的心理压抑?

吴尊友:大家之所以感觉到很压抑,心情不好,我们是和以前一些经验来比,感觉到怎么这次这么长,我们这么努力,全球还是依然这么严重,这样一个心理预期和现实的对比就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一个压力。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常态化”,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所说,我们现在永远不可能回到疫情发生以前的学习生活的状态了。我们要正视未来,遇到疫情是正常的,经过半年多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和积累的防控经验,我们现在有能力、有信心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它对我们人类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小了。同时也要理解它将在一段时间内伴随我们的生活,以平常心来对待,这样对于减少我们的心理压力、促进身体健康都是有帮助的。

非常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这就需要有充分的知识的掌握,这样才能看到希望,心存希望,就永远都是阳光心态,就永远有激情和热情。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每个中国家庭都受到了影响。我们能够健康平安地回到学校,我们应该非常高兴,庆幸我们是幸运的。

狄涛:吴教授说的实际上是接纳和正视这个变化。我想这次这个病毒就和我们计算机系统都有的病毒一样,出现了一个病毒,那么我们就给系统打上一个补丁,实际上是实现了系统的升级。对于社会来讲也是如此,我们通过这次疫情,发现了社会在建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及时地补上这个短板,社会更健康。对我们个人来讲,通过这样一次疫情的经历,我们可能对人生有更多的感悟,比如我们可能原来不够注意的大学生的个人健康问题,我们一直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那么可能在我们重新回归校园之后,我们真的要正视这件事。比如学生的宿舍、卫生问题,原来可能是个老大难,那么现在通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我们要把好的卫生习惯培养起来。从长远来说,对我们个人来讲也是更健康,所以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事情。

“三个聚焦”为学生心理护航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