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如果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本厚重的书,那么“经济特区”无疑是其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故事的“主人公”正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几个省市。
从上世纪80年代在厦门主抓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到近年来多次赴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支持经济特区发展,并对未来给予厚望:“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
厦门演武大桥沿线及鼓浪屿(拼接照片,2017年8月24日摄)。
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将此前的“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同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着中国的经济特区正式诞生。
厦门,这个昔日在福建省偏居一隅的海防小城如同一条小船,被推进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1985年,尚在大潮中摇曳的厦门迎来新一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习近平。
在那个年代,大家只知道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以什么为目标、要改到什么程度,并没有明确答案。答案只有在实际建设发展过程中去积累、总结。
厦门三年,习近平牵头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厦门于1985年11月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习近平分管厦门航空公司,为这个我国第一家合资经营、企业化运作的航空公司争取了各种发展的有利条件;习近平还发动人民群众为城市发展建言投稿,组织十几家单位、100余位专家学者实地调研,领导制订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个发展战略也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十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