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守护青海湖湟鱼重生的力量(3)

守护青海湖湟鱼重生的力量(3)
2020-08-15 10:35:36 光明日报

记者在唐育林的帐篷里发现一摞《青海湖裸鲤(湟鱼)保护宣传册》,蓝色的油印封面格外醒目。这些年,唐育林和同事们既是执法员也是宣传员,在他们的奔走呼吁下,爱鱼护鱼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今年正值第五次封湖育鱼的收官之年,之后还要不要继续?“参照国际上对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到原始资源量的50%,就达到修复生态和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技术标准,未来还要开展为期10年的封湖育鱼。”史建全说。

3科技手段撑起湟鱼重生路

如果说执法和管理设施投入是基础和保障,那么围绕栖息环境的生态修复和人工繁育技术,则为湟鱼重生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为适应青海湖渔业生态修复工程举措的需要,2003年,当时的青海省农牧厅设立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承担裸鲤种质资源救护、渔业生态环境种质资源的检测和监测、裸鲤资源监测和人工增殖放流4项工作。通过开展对青海湖及湟鱼5条主要产卵河流基本情况的调查,该中心基本摸清了湟鱼资源家底,为开展生态服务、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调查发现,河道上的拦河坝不仅会造成大量亲鱼搁浅窒息,而且游程太短会影响湟鱼的正常产卵。”据史建全介绍,自2010年起,青海省投入4500万元,拆除多条河流的拦河坝,并按照每米高度降低10%的标准,修建、改建七座滚坝,不仅畅通了湟鱼洄游通道,还大大拓展了产卵场面积。

记者在沙柳河、泉吉河附近发现,成群的湟鱼聚集在敞开式过鱼通道前,有的已经率先拾阶而跳,向产卵区进发。此外,还有不少在增殖放流站内等待放流的湟鱼,它们均由人工在河里采集鱼卵并培育而来。

史建全说,自1997年试验增殖放流以来,当地已累计组织放生1.56亿尾湟鱼,对青海湖湟鱼新增种群贡献率达到23%。而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青海湖裸鲤的资源蕴藏量已从2001年不足3000吨增加到9.3万吨,增长了近30倍。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