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300多名村民98%是朝鲜族,外出打工者最多时占全村总人口80%,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残。房子年久失修,村里一片衰败。村支书金光秀上任后,决心“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他带领村民成立延边州第一家股份制合作专业农场。“开始只有两台拖拉机,但大伙儿干劲足。”金光秀说,前几年的农场分红大伙儿主动不拿,为的就是多买几台农机。
“走的人不想回来,一是嫌弃村子破,二是担心没事做。”金光秀说。延边瞄准精准扶贫发力,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既让留下的人过好日子,也吸引在外的人返乡。
如厕难,曾是阻碍延边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大瓶颈,也是难以引人返乡的一块短板。延边开展“厕所革命”,推进水冲式厕所和卫生旱厕,目前已完成4万多户改厕任务。在水口村等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家家户户用上室内抽水马桶,村里建起地下污水管网。村子变美了,从韩国打工回来的人多了。63岁的水口村村民金今烈在韩国打工十几年,回村开起烧烤店,每到周末一桌难求。
在龙井市东盛涌镇勇成村,从韩国回来的村民俞玉姬瞅准了传统大酱产业,用打工积蓄开办了朝鲜族大酱加工厂。手工大酱味道纯正,龙井市的一些饭店纷纷找她订货,产品供不应求。加工厂从年产3000斤到7000斤,规模不断扩大,“酱婶儿”越叫越响亮。俞玉姬说,过去制作朝鲜族大酱是朝鲜族妇女的“必修课”,近年来这门手艺被机器生产取代,但很多人怀念过去的味道,传统大酱市场潜力巨大,守在村子做大酱一样赚钱。
在和龙市南坪镇柳洞村,85后金浩大学毕业后主动回村,带领乡亲种植五味子、搞民宿旅游,为村里建起篮球场、门球场,让家家用上抽水马桶,让老年人中午也吃上营养餐;在汪清县天桥岭镇天平村,一心想“做点事”的第一书记伊学义,索性把妻子接到村里,夫妻搭档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