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明确提出‘六保’,首要就是保就业。老百姓有了就业,才能有收入,有了收入,才会有生活的持续改善。”他进一步解释,就财政政策而言,预计今年为企业新增减负2.5万亿元,最大限度保市场主体,也就是保企业。“这才能稳定就业,稳定基本民生。”效果也初步显现,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900万以上,上半年已实现564万,完成了全年目标的62.7%。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5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对于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这无异于雪中送炭。
再看货币政策。我国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支持中小微企业。央行接连降准,今年1月的全面降准、3月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4月的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并时隔12年首次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都是支持实体经济的有力举措。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流动性合理充裕,也从侧面印证我国货币政策是稳健灵活适度的。
社会政策也充分发挥了托底作用。比如,针对特困群体、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国家相应提高了社会保障标准。再如,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从居民收入角度来看,贫困地区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其他地区,扶贫工作始终扎实推进。”姚景源说。
外界十分关心,一系列政策工具密集出台,我们是否还有后招或腾挪空间?姚景源表示,“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等,我们还有相当大的调控空间。”
国务院早已明确,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在姚景源看来,“这就为下一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发挥积极作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