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从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看中国经济大趋势

从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看中国经济大趋势
2020-07-17 20:56:13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从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看中国经济大趋势

图为2019年至2020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情况(季度同比)。制图:张寒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管筱璞柴雅欣报道“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5%。”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怎样?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如何?7月16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揭晓了答案。

当日披露的一系列最新数据,不单单是中国经济的一份成绩单,也是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交出的一份答卷。如何看待我国上半年的经济运行表现和当前的经济运行态势?如何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几成定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的局面下,稳住我国经济基本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

因时因势果断决策综合施策

从创新实施宏观调控到持续推出助企纾困政策,从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到千方百计稳就业保民生,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到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上半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果断决策,因时因势出台了一系列应对举措,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全面回归常态化增长。

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看来,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社会政策三方面。“简要来说,我们实施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社会政策又起到了托底的作用。”

“党中央明确提出‘六保’,首要就是保就业。老百姓有了就业,才能有收入,有了收入,才会有生活的持续改善。”他进一步解释,就财政政策而言,预计今年为企业新增减负2.5万亿元,最大限度保市场主体,也就是保企业。“这才能稳定就业,稳定基本民生。”效果也初步显现,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900万以上,上半年已实现564万,完成了全年目标的62.7%。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5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对于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这无异于雪中送炭。

再看货币政策。我国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支持中小微企业。央行接连降准,今年1月的全面降准、3月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4月的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并时隔12年首次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都是支持实体经济的有力举措。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流动性合理充裕,也从侧面印证我国货币政策是稳健灵活适度的。

社会政策也充分发挥了托底作用。比如,针对特困群体、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国家相应提高了社会保障标准。再如,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从居民收入角度来看,贫困地区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其他地区,扶贫工作始终扎实推进。”姚景源说。

外界十分关心,一系列政策工具密集出台,我们是否还有后招或腾挪空间?姚景源表示,“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等,我们还有相当大的调控空间。”

国务院早已明确,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在姚景源看来,“这就为下一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发挥积极作用,奠定了基础。”

既要考虑保持政策力度,也要考虑可持续性,宏观政策未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刘爱华表示,目前的政策是保持一定灵活性的,下半年会根据形势发展,根据“六稳”工作实现情况和“六保”任务落实情况作出适度调整。

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

“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国家统计局对中国经济运行情况作出一系列基本判断。

从“-6.8%”到“3.2%”,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姚景源说,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遭受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冲击,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究其原因,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上下勠力同心,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局面才有改观。”

作为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对数字非常敏感,也有一番自己的解读。他告诉记者,就供给角度而言,这次主要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还是-8.4%,到了6月份,就达到了4.8%。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4.5%和0.4%,其中6月份分别增长10.0%和9.7%,部分工程机械类和新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可以说,工业数据的回升对‘转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尽管就数据而言,供给端恢复快于需求端。但从需求角度看,消费、投资降幅均大幅收窄。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其实,早在1—5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就增长7.9%,增速比1—4月份加快6.8个百分点,加上5月份工程机械产品产销两旺,表明未来投资有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不可否认,疫情对中国经济确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它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姚景源说,“那就是韧性强。”他进一步解释,所谓韧性强,也就是抗风险能力大。在工业品领域,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且各行业的上中下游产业基本都已形成了聚合优势。加上1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这就是我们的底气。

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走向,也吸引了国际上诸多关切的目光。“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活动恢复,中国成为疫情暴发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华尔街日报》这样评价。英国《金融时报》则指出,从纾解企业困难、加大信贷支持、畅通供应链循环到政企联动稳外贸,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为中国经济的积极态势提供强大保障。

国际金融协会日前发布报告说,其跟踪的多个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出现清晰的“V”型反弹。报告认为,中国制造业率先复苏,货物进出口好于预期,不过消费方面仍受到疫情影响。

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经济处于复苏轨道,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正引领中国经济反弹。

“三新”经济孕育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蓬勃发展的新生力量,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三新”经济孕育壮大,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兴领域动能增强是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一大特点。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4.5%。高技术领域投入持续加大,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7.2%,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0%、21.8%。

“数据显示,我国工业生产恢复较快。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整个工业增长速度。”姚景源说,这表明新兴领域加速成长壮大,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量。

以“数字经济”为特征的“三新”经济,正打破传统业态边界,为中国经济积蓄发展新动能。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56亿元,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但线上消费增速和占比持续上升,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成为消费亮点。

疫情期间,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应运而生,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能施工、无人配送等新模式有效化解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堵点、难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赋能百业,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产业也形成了更多的经济增长极。

“疫情导致物理意义上的隔离,但依托消费物联网,我们将更多实物消费需求转移至线上,通过发达的物流配送体系等买到商品,因此二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很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卓贤告诉记者,不仅是实物商品消费,“三新”经济还增强了服务性消费动力,“线上办公助力复工复产、线上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电商直播激发消费活力,新业态、新模式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上半年城市轨道车辆增长13%,充电桩产量增长11.9%……新基建等相关产品增长比较快,也是经济“半年报”的亮点之一。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今年,“新基建”这一概念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两新一重”的重要内容,“新基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并举,成为今年政府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

“新技术、新产业的投资需求也将有力拉动经济增长,包括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在内的‘新基建’将成为下半年经济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卓贤说。

推动经济回归常态化增长还需识变应变求变

尽管多数指标处于回升改善或者降幅收窄的态势,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

“从上半年累计的速度看,GDP、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领域大部分指标处于下降区间,目前经济回升属于恢复性增长。”刘爱华坦言,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受到疫情冲击,就业压力不可小觑。从总量上看,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同比少增173万人,一些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更突出。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同比减少496万人,下降2.7%,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也有所下降。

对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我国经济仍在恢复之中,未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应采取多种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鼓励新业态就业和灵活就业,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当前,国内复工复产复市稳步推进,但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任重道远。

商务部7月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外贸有所回稳,以人民币计,出口自4月份起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进口6月份实现正增长。根据世贸组织最新数据,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

“外贸回稳一方面来自国外新兴市场的开拓,另一方面,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上半年在外贸中的比重已经超过60%,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体下降。”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看来,疫情冲击给我国延长产业链带来契机。

“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特别是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不能过分依靠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事实上,我国经济已出现了一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杨英杰观察指出。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宏观经济的韧性与潜力、持续扩大的开放格局、合理充足的政策空间,成为中国经济应对挑战的底牌。

(责任编辑:苖玉轩 CN074)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