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万家灯火明 坝上有神兵——安徽宿松长江大堤上的“守护者联盟”群像(3)

万家灯火明 坝上有神兵——安徽宿松长江大堤上的“守护者联盟”群像(3)
2020-07-16 20:58:24 新华网

即使夜里,电话也一个接一个,刘甜甜几乎没有完整的休息时间,总有电话打进来。

大堤上,刘甜甜只是无数个水利工程专业人员之一。

安庆市住建局和安庆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技术人员10日就赶来增援,成为科学防汛的“大脑”。

在堤上工作了近一周的安庆市住建局副局长金玉说:“抢险堵漏要靠部队战士、民工,可在哪里防、哪里守,需要我们拿出方案。”

(防汛抗洪·一线人物·图文互动)(3)万家灯火明 坝上有神兵——安徽宿松长江大堤上的“守护者联盟”群像

7月15日,汇口镇三洲村村民登上宿松蓝天救援队副队长黄弘(右)驾驶的皮艇准备返回村庄。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守夜人”:大堤下,就是我们要共同守护的美好

傍晚,大堤背水坡,20岁的高盼手持木棍、手电筒,同十几位村民排成一排,不时用棍子拨开草丛,戳打地面,检查坝体有无渗水情况。

第一个暑假,大学生高盼报名参加了护堤队。“暑假虽然被打乱了,但都是长江边的人,护堤就是护家!”

大堤上,每一公里就有一个防汛棚,每个棚下有60多位干部群众,轮班对大堤24小时巡查。这些护堤人的年龄段,从“40后”延续到“00后”。

38号棚下,摆着一排临时搭建的木板床,地上堆着矿泉水、方便面,两位轮休的村民已鼾声如雷。79岁的陈新峰刚吃完晚饭:“20世纪50年代的防汛抗洪我也参加过,算是有些经验,因此大伙总带上我。”

陈新峰记得,过去大堤是土坝,大家都要站在水里打桩、堵漏。现在条件好了,大堤标准高了,还搞了硬化,自己不觉得护堤是吃苦。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