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科技日报记者江耘王春吴长锋张晔过国忠金凤
“经过3年的技术攻关,以前人工检测需要两小时,现在可以压缩到20分钟。”在江苏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内,金海军博士每天心无旁骛地忙着给空气压缩机做“智慧体检”。
2019年9月,金海军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事业编制,他的孩子得以在当地的重点小学就读,自己仍能在常州从事研究,他与团队研发的空气压缩机检验平台则开始在浙江省衢州市市场监管局质检中心使用。
金海军说,这样的状态,几年前还难以想象。
在2019年12月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人才”成为高频关键词。《规划纲要》提出,要探索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不变、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与此同时,G60科创走廊串联九城、“一小时都市圈”便捷交通、三省一市人社部门聚焦“人才服务协同”等,促使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地区科研人才积极融合一体化进程。
打破刚性制约鼓励人才柔性流动
去年7月,江苏宜兴市创新实施了“举家引进配套”工程,重点解决人才关注的配偶就业和子女就学问题,同时出台了人才安居工程相关政策。
相比往年实施的《宜兴市新引进优秀人才申领租房(购房)补贴的实施办法》,该新政不但扩大了奖励范围与金额,且首次采取了货币性补贴和实物性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更大程度解决来宜人才的后顾之忧。
浙江省委组织部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由市场驱动的长三角区域间人才流动已经常态化,但体制机制的障碍、公共服务的分割、人才信息的壁垒等问题,导致长三角区域间人才流动的制度性成本比较高,影响了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发展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