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比如禁止物业公司用断水、断电等方式催交物业费,针对地面塌陷伤人问题作出规定,明确公安等机关对高空抛物坠物的调查责任……
民法典来了,意味着什么?
民法典时代的开启意味着什么?意义有多重大?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增加了哪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规定?回应了哪些新现象、新问题?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顺利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迎来了自己的民法典时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日子。”尽管在意料当中,但是面对民法典时代的来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依然满怀深情。民法典来了,意味着什么?他说:“这意味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为健全的法治保障;同时也意味着,对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我们有了予以解决和应对的更加锐利的法律武器。”
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分析:“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它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保护公民权利的一部重要法律。编纂民法典究竟有哪些意义呢?它使民事立法体系化,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将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提供重要保障;为法官公正裁判民事案件提供重要的裁判依据和裁判规则。”
为什么说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值得每个人放在自己手边的一部法律文件?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尹飞解释:“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所有不涉及公权力行使、需要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都属于民法典所调整的范围。现代社会中各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无论是人自身的生命、健康、身体、姓名、名誉、肖像、信用、隐私以及个人信息,还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外的各类动产、不动产、治理成果、工商业标记,以及对他人行为的请求权,都通过民法典确定了其归属和内容。民法典的出台确立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则,人民应当自觉遵守民法典的各项原则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