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9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不仅是我国条文数最多的一部法律,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国开启了“民法典时代”。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民法典编纂走过哪些历程?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明确了“两步走”的规划。
2016年6月,民法典编纂迈出关键的一步,作为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17年3月,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2018年8月,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各分编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之后,经过5次常委会会议,对各分编草案进行拆分审议。
2019年12月23日,“完整版”中国民法典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
2020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进行了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大家认为,民法典草案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反映了人民意愿,体现了民法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和民事活动的内在规律。